苏州大学学报:对江苏淮安博里农民画艺术特色的分析及发展思路的

时间:2021-08-01 17:34 作者:张犇 张磊 韩超 编审:向宇
编者按语
  幸福自有指数衡量。对于庄户人家而言,没有经济发展,没有小康日子,啥都不是。
  但乡村振兴,不只是将经济拉上去这么简单。如果只着眼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在哪里,而且乡村有100个理由全程落后。
  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乡村振兴更需要振兴乡村文化,包括至真至纯的乡风民俗,热烈奔放的生命追求。例如,如何振兴博里农民画。
  勾魂摄魄农民画,追梦寻根庄稼人——画里有乾坤。“淮安博里农民画”微信公众号,专注于推介博里农民画,推介优秀的博里农民画师。2021年7月20日成功注册,并通过官方认证。运营10天,已经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与鼓励。谢谢啦。
  根据国家监管部门要求,自2018年2月12日起,新注册的微信公众帐号暂无留言功能,后续开通时间将依据相关政策调整。受限腾讯公司新规,公众号暂时无法留言、回复——这些权限,好像腾讯公司也说了不算。您瞅瞅,连互联网大厂腾讯公司也有力不能逮的尴尬处境,这世上哪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事情。
  2010年10月,三位青年学者张犇、张磊、韩超在《苏州大学学报》发表文章《对江苏淮安博里农民画艺术特色的分析及发展思路的思考》,是国内较早研究淮安博里农民画的理论文章之一。
  11年前,这篇文章显然对博里农民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甚至将博里农民画的发展路径拔高到对抗时代洪流的高度与力度。
  11年后的今天,再来回顾他们视野里的博里农民画,感慨不少,启发仍在。

 

对江苏淮安博里农民画
艺术特色的分析及发展思路的思考





作者:张犇,张磊,韩超

作者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巢湖学院艺术系,安徽,巢湖,238000;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ISSN :1673-047X

2010年10月,第030卷,第005期


  摘要:农民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内容。江苏淮安博里镇的农民画具有背景单纯,对比强烈,用色纯粹,画面丰满的艺术特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美术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从目前来看,博里农民画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需未雨绸缪,合理把握市场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使博里农民画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关键词:淮安博里;农民画;艺术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J228.3
  文献标识码:A

  农民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内容,是农民自我创作、自我欣赏的美术作品,体现出农民朴素的人生观和淳实的审美观。农民画乡土气息浓郁,创作心态平和非功利,不以市场为目标,与艺术的本质特征有重合之处,近些年来备受市场青睐。其中,江苏省淮安市博里农民画作为农民画的后起之秀,自上世纪90年代始逐渐形成地域特色,引起了国内美术界的关注。

1博里农民画的艺术特质简述 


  江苏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即在此交汇。淮安文化积淀深厚,新石器时期的青莲岗文化即发祥于此。淮安的民间艺术种类多样,风格淳朴,其中,博里镇的农民画是淮安重要的民间艺术品种之一。
  博里镇地处淮安市楚州区东南,距楚州城区约35公里,是苏北近年来崛起的明星乡镇。博里镇文化底蕴丰厚,其农民画经过多年的打造,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农民画乡之一。
  博里农民画开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已与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吉林东丰农民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农民画种,并已有百余幅作品在市级以上书画大赛中获奖,曾远赴美、日、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展览,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收藏,已成为江苏最为知名的民间画种之一。
1.1 博里农民画的创作思路
  博里农民画的创作者均为本地的农民,从1980年开始,在博里镇原文化站站长朱震国的动员下,当地农民中的美术爱好者开始组织兴趣小组,以自学、互学为主,聘请专业老师短期培训为辅,汲取其他农民画先进的创作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作。经过数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
  博里农民画创作思路质朴单纯,撷取了农民在田间地头的日常生活片断,构图丰满,设色强烈,造型夸张,流动着浓浓的乡土味。由于多数创作者基本未经专业训练,在表现手法上粗放率气,角色与造型没有严格的比例和透视,更多地依赖创作者的审美直觉,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近年来,博里农民画通过对其他画种的学习借鉴,又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使之呈现出既乡土又具现代韵味的气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瞩目。
  从博里农民画中,我们可以阅读出画家们对苏北传统剪纸、刺绣、蓝印花布等手法、图案的借鉴和移植,在表现题材上,或抒发生活的安宁静谧,或感怀男耕女织的惬意人生,从农田水利到秋收晒粮,从牧牛放羊到荷塘花香,从农民运动会到文娱活动,二牛相斗、狗吠鸟飞的情趣,过年晒面、人欢雀跃的童心,都成为博里农民画描绘的对象,主题明确,立意健康,风趣诙谐,妙趣横生,体现出很高的创作水准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成为富裕起来的苏北农村生活的艺术化记录,歌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
1.2 博里农民画的色彩运用
  民间艺术“俗中见雅,拙中见巧,在质朴中显示着出众的聪明”(王朝闻语)。色彩是民间艺术中塑造俗与雅的主要手段,博里农民画的色彩单纯强烈,鲜艳朗亮,细节处理精当细致,体现了现代农民画家与时俱进的艺术素质.
  博里农民画所用的颜料多为市场可见的广告色,水彩等,有的还运用当地特有的土制颜料。在实际创作中,满铺与细节描绘相结合,用色干脆,节奏合理,对比强烈,冷暖适宜,不仅表现出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拙朴的色彩认知,还体现出一定的色彩修养。
  博里农民画的色彩运用有如下特点:
  (1)背景单纯:博里农民画普遍运用平涂满铺的手法处理背景,以深色为主基调,多为深蓝﹑深绿,深红,深褐等,辅以高调的前景色,使整个画面主次鲜明,一目了然。
  (2)用色纯粹:在博里农民画的色彩运用中,很少有灰色的运用,基本上是运用三原色和补色,或对同一种色系作层级使用,多为高调效果,再结合平涂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有意为之的专业作品的装饰性相比,博里农民画的装饰效果更多是因认知所限,无意识而为之,二者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有明显区别。
  (3)对比强烈:由于前后色调的明显区分,使整个画面对比强烈,如高调与低调的对比,冷暖关系的对比;在空间色彩处理上,除了前后关系对比之外,在同一平面或某一局部也常常出现手法稚嫩却大胆的色彩对比处理,如红绿相交的搭配,不受专业创作中对色彩的约束,呈现出只有民间美术才具有的“土”气和“俗”气。
  (4)画面丰满:“满”是博里农民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画面丰满,主体丰满,局部丰满,有的作品甚至达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这与专业创作中讲求透气的思路是相迥异的。博里农民画在有限的空间中极力营造出丰富的内容,如鳞次栉比的房舍,重叠交叉的人物,细密曲折的芦荡,繁星闪烁的夜空,甚至每头牛,每艘船,每块头帕的局部都布满了精致细腻的装饰性图案,营造出繁密丰满的画面效果。
1.3 博里农民画的表现技法
  在博里农民画中,可发现俯视、平视、散点透视、反透视等各种技法,但运用得非常幼稚。不过正是这些拙嫩的手法,却增添了画面中朴实乡土的人文气息,体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拙朴的原生态效果。
  如在对人物的表现上,出现了类似古埃及艺术中的“正面律”的效果;在人物动态的表现上,往往会出现人物的脖颈与身体脱节,或四肢与身体脱节,造型夸张,结构不合常理;对动物的表现也是如此,如对侧面的牛的表现,基本能运用剪影的手法抓住牛的结构和动态特征,但对其他角度的表现则因为能力所限,不得不违背正确的透视规律,使造型显得生硬而不合常理;其他如对船的造型,缺乏近大远小的概念,近远景平均用力,造成船头似乎上翘而不合常规等。
  这些貌似“拙”、“笨”的造型手法看似不合理,却恰恰体现出农民原汁原味的创作思考,与专业作品的艺术内涵形成差异,这种差异无孰高孰低之分,而这不仅是博里农民画,也是民间艺术的艺术特色之所在。

2 博里农民画的发展现状



  博里农民画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早在2003年6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就曾有对博里农民画的专版介绍。如今,博里镇政府又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将博里农民画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发展,通过招商与翔宇教育集团共同兴建了一座面积1500平方米的“中国博里农民画院”,作为博里农民画创作、研究,展览的场所。将农民画“与集团挂靠,与市场对接”的做法,在文化部命名的全国67个画乡中,博里农民画是首开先河。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优良的创作环境,博里农民画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画院中常年有农民画作品的展示。这些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艺术缩影,展示了独具魅力的地方风情和精神内涵。
  据博里农民画创始人兼组织者朱震国介绍,近三十年来,全镇先后涌现出115名农民画师,20多人成为省美协和全国美协会员,先后有1200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国际画展和文化交流,其中参加省级以上的大展有30多次500多幅,有160多幅作品在国外展出,百余幅作品在省级、全国和国际上获奖。1991年,博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博里农民画集》,国家邮政、电信部门还将博里农民画制成了明信片和电话磁卡在全国发行,反响热烈。
  这些成就使博里农民画受到美术界重视的同时,也逐渐为市场所接纳。由于博里农民画的原创性和纯手工制作,广受海外市场欢迎。近年来,每年有约500幅博里农民画在国外的画廊展销。如今,博里镇政府和农民画家们正准备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农民画的规模化生产,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订单。

3 对博里农民画发展思路的思考



  博里农民画目前的发展状况良好,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红火,需未雨绸缪,在了解艺术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把握市场规律,使博里农民画未来得到更良性健康的发展。
  江苏省文化馆张祎在其《江苏农民画现状和发展初探》一文中,将目前江苏农民画所存在问题归纳为三点:组织辅导活动经费短缺,辅导人员青黄不接,农民画市场管理制度混乱。
  从笔者对博里农民画的两次考察中了解到,博里农民画近年来愈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已成为博里对外宣传及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根本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博里农民画家已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亦不存在辅导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
  以笔者历年来对各地民间艺术调研的经验,几乎各种民间艺术形式(除了那些被国家列为非遗之列的民间艺术的生存条件相对宽裕外)都处于一种亟待扶持甚至抢救的状态,而如博里农民画的这种自信实不多见。这一方面与博里农民画家们多年的辛勤耕耘有关,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与重视。居安思危,是对博里农民画发展负责任的态度,虽然其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
  分析博里农民画的潜在危机,笔者认为,其问题恰是隐藏在农民画市场管理制度混乱之中。
3.1应遵循艺术创作的固有规律
  农民画被社会认可的根本在于其质朴的创作思路和拙巧的创作手法,不程式,少条框,天真率性,无商业气息的浸淫。但在博里农民画中,除了一些作品在追求画面效果时矫枉过正之外,在少数作品中,可以发现临摹甚至抄袭的影子。再者,创作手法的雷同和程式化也是农民画生存的大忌,这在博里农民画作品中亦可窥见。
  如在一些作品中,出现了不亚于甚至超越专业水平的造型能力和写实功底,这与农民画乡土气息浓厚的本质特征是不相符的。并不是说农民画不能拥有高超的写实能力,而是这种精致写实的画面效果必然影响到创作者的心态,穷尽心思去追求画面效果,而抛弃了其本应表现的本真元素,最终破坏了其所应具有的率真天成、拙中见巧的原生态风格。
  同时,随着近年来博里农民画地位的提高,一些农民画家的心态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如伊朗地毯的图案原图来自中国农民画的言论。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根本没有建立在实际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说明农民画家的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受到市场大潮的冲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一些艺术手法雷同,风格程式化的作品,一些作品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细部刻画均有似曾相识之感,甚至在一些出版物中可发现其端倪。这既是急功近利心态的表现,也是创作思维枯竭的表现。程式化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画面中匠气的泛滥,而非人文气息浓郁的“拙”气、“土”气和“俗”气。复制、临摹甚至剽窃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干扰市场秩序,更会阻碍自身的发展。
  复制和剽窃曾使上海金山农民画几陷绝境。在2007年1月《社会科学报》署名赛瑞琪的《金山农民画的重重困境》一文中就表达了对复制和盗版的担忧:“金山农民画简易的绘画手法使得对它模仿和盗版变得易如反掌,外行人很难看出正宗的农民画与仿制的农民画之间有什么大的区别。加之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很多条令法规还不能有效地实施,这使得农民画家对于侵权的事件不能及时地制止,受损害的画家也得不到有力的保护,盗版剽窃屡禁不止,而且越来越猖狂。随着近年来金山农民画市场的混乱,已经没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农民画的创作,导致金山农民画出现后继无人的趋势。”
  其实,从博里农民画与金山农民画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一些作品的题材,画面效果,设色手法.造型技巧上均有相似之处,这虽然与二者的生态环境相似有关,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排除“借鉴”的可能。
  因此,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健全农民画市场管理制度,增强农民画家的生活体验,深挖农民画家的创作灵感,健康农民画家的创作心态,是目前博里农民画的必做功课。
3.2 发展思路不可急功近利

  原创性是体现艺术价值的重要方面,任何伟大的作品一旦被复制或规模化,质量及艺术价值下降即不可避免。
  因此,笔者非常不赞成博里农民画未来“流水线、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思路。诚然,当地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力争打好手中这张牌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应建立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否则,博里农民画失去的将不仅是其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
  “金山农民画在经历八十年代末的繁荣之后,开始了一种为销售而复制的运作模式。农民画家们纷纷开始复制自己的画作来进行销售,原创的作品渐渐变少,一年只有几幅新作品诞生,家里的亲戚朋友也发动起来帮忙填色勾勒,导致金山农民画的价值在不断下跌。对于画家而言,走向纯粹的市场,走上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也同时意味着脱离农村和农村生活,这对于农民画创作的民间性(内容和形式)无疑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不是来自自身的农村生活体验和灵感,而是来自购买者的审美趣味和主观意愿,他们对市场的追随不过是把别人的目光转嫁到自己身上,其创作的动力和目标乃是从别人眼光中揣摩、猜测和捕捉而来的,农民画改头换面成为一种无深度意义的消费品。”

  20年前金山农民画的前车之鉴已为农民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而如今博里农民画的发展思路却仍然如此,不能不说是当地政府和部分农民画家的一种短视。
  巿场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没有市场的认可,博里农民画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也许博里农民画的危机还远远没达到笔者所虑的程度,但却可能正在生成。因此,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农民画家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眼前的兴旺所陶醉,而应未雨绸缪,在保护好自身权益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力争使博里农民画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只要思路合理,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营规律,博里农民画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依然怒放。



参考文献

1. 赛瑞琪 金山农民画的重重困境

2. 张祎 江苏农民画现状和发展初探

3. 淮安博里农民画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上一篇:图集(中):“农民永远心向党”全国书画作品线上展示,博里画师
下一篇:图集三:“农民永远心向党”全国书画作品线上展示,博里画师露锋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