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宝应实验初中成功举行教学工作论坛
11月12日下午,翔宇宝应实验初中教学工作论坛在学校实验楼阶梯教室成功举行。全校两百多名教职工参加了论坛活动。本次论坛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由学校教务处承办。教务处主任戚成林老师主持了论坛活动。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追求着完美,对待艺术也是一样。但是艺术,却并非完美。真正的艺术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叹、是遗憾……平平淡淡是庸俗。”论坛在学校艺术组叶名庚老师《与时间赛跑——艺术的残缺美》讲座中拉开帷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以及《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被称为‘卢浮宫三宝’,除了《蒙娜丽莎》外,其余的两件都是有着2000年左右历史的雕塑,一个是断臂,另外一个则没有头,卢浮宫里面珍品也不少,选了这么两件残缺的作品为代表,或许就是所谓的艺术的残缺美吧。其实,或许不是所谓的残缺美,而是因为与那些雕刻繁杂而又精美的近代雕塑相比,它们残缺背后更多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沉淀吧。”
“艺术可以残缺,但教学工作却必须追求完美。学校在新学期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流程管理,精于教学细节,提升课堂品质与效率;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深入挖掘教学的潜力,寻求有效教学的新途径,开拓全新的教学质量增长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教务处策划了这次教学工作论坛。”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论坛进入了自由讨论发言阶段。
学校化学教研员刘广志老师、数学教研员朱玉东老师、教科室殷玉龙老师、英语教研员陈锦娟老师,分别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课堂学生思维强度调控、“预设”与“生成”合理组成、不同课型课堂结构模式构建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心目中的“高效课堂”。初二年级部副主任成晓明老师、物理教研员左元春老师、教务处副主任韩国法老师、政治教研员陈善忠老师则分别从“功在课前:聚集体智慧,成个人特色”、“功在课外:提升素养,开发教材”、“功在课外:相互学习借鉴(结合听课情况)”、“功在课上:增加课堂的磁性”等角度谈了自己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几位老师的发言密切联系教学实际,案例来自课堂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引起了与会老师的强烈共鸣。
在论坛的第三板块——“现状扫描”,学校教务处王贵彬副主任结合半学期来各学科课堂评估情况对课堂教学现状作了通报。初一语文、初二数学、初三数学、初二物理、体艺、历史评估小组在课堂评估中实事求是,既能看到被评估者课堂教学的优点,又能诚恳地指出不足,记录详细,让被评估老师受益匪浅,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导拨作用。同时,王主任也对评估中发现的“课件无个性化、缺少板演、教学设计不完整、不按照集体备课的教案上课、课堂中缺少动手练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了通报。并且指出学校今后将进一步加大“评估的重复率、反馈的及时性、检查的随机率、督查的一体化”,充分利用随堂评估这种方式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激发状态、合作练习、激活思维、体验生命”,在论坛结束前,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陈连林副校长以四个关键词谈了他对“高效课堂”标准的认识。他指出,举行本次教学工作论坛,并确定“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是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有关“减负”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他最后要求全体教师务必把论坛的主题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索。(文/石书贵 图/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