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4:00,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在校综合楼四楼报告厅举行了新学期的教学论坛——“课堂讨论与展示的方法与策略”。这是自上一学年举行的系列教学论坛后,曙光初中部对于理想课堂中主要问题的再探讨,藉此让全体教师对于理想课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次论坛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徐爱华主持,邀请了语文学科的杨卫星老师、数学学科的纪以权老师、物理学科的孙利林老师、地理学科的徐大磊老师、生物学科的王文娟老师作为嘉宾,从不同学科的理想课堂中学生讨论与展示漫谈开去,使老师了解课堂中学生讨论的多种方法以及课堂展示的多种形式。
语文学科的杨卫星老师主要围绕课堂讨论的好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谈到课堂讨论不仅能外在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其过程中反过来又能内在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就会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保护、完善和提高。
数学学科的纪以权老师先是提出了自己最初在理想课堂中遇到的困惑:“导学案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那么在课堂展示时,将整张导学案上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出来,一堂课的时间往往不够。那么导学案上究竟哪些内容需要展示,哪些内容不需要展示?”纪老师将问题抛出后,结合一次傅俊校长听他的课后与他做的交流,以及他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得出了结论:“在数学课的课堂上,基础的题目、能够在书上找寻到明确的答案的题目是不需要展示的。而那些比较难的、学生在独学过程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题目,以及需要从中归纳方法的典型习题应该作为课堂展示的重点。”生动的实例形象地说明了课堂展示中应有选择的展示导学案上的内容。
生物学科的王文娟老师谈到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被人们称之为“副科”、“小科”的科目,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起初在组织课堂展示时,常常会由讨论课堂内容,演变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争论”。她察觉这种情况后,立即采取了利用小组合作积分的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流畅地组织了课堂教学。
最后,初中部校长傅俊作了总结性发言。傅校长从点评七年级语文老师陈帅的一节成功的作文课谈起,他指出教师绝不该陶醉于自己讲的如何精彩,而应从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满堂灌”时的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深刻意识到将课堂交给学生的必要性,也才能够潜心去研究课堂讨论与展示的方法和策略。
至此初中部围绕“理想课堂”话题已展开了多次探讨,如:“优化理想课堂模式,趣谈小组合作建构”、“教师在理想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我的提优补差”、“理想课堂的备课与上课”等。通过组织全体教师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探讨,使教师们在探讨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最终才能让理想课堂真正扎根于曙光本土,使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变为“生”的课堂!(凌雷 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