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一起努力

时间:2008-04-11 16:46 作者:刘笑 编审:

    为了进一步在学生青春期教育中提升家校合力,帮助家长走出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困难的迷茫,新教育实验学校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出了一封题为《让我们一起努力》的公开信,就青春期教育中的几个重要的共性话题给出了合情入理的建议与号召,广大家长在反馈表中对学校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表示十分感动、感谢,并表示将在日后以更多的实际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信中,学校首先向一直以来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表示忠心感谢,希望家校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联系,共同携手,共育英才。由于社会现实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青少年的教育规律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所以,学校提出“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的话题,和广大家长朋友共同探讨,号召家长们不仅要做合格的家长,更要做优秀的家长,提倡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附1: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 

 
让我们一起努力
——给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忽闻楼间吹笛声,我心似春满洞庭。”在这万紫千红的大好春光里,我们衷心地祝愿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同时,还要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我们今天想和您谈的话题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往往有这样的家长朋友,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
    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朋友,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每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家长朋友时,我们会为自己能被他们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们配合,我们的教育能够成功吗?我们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才,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简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育如何,家长的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
    这里所说的家庭氛围、家庭教养、家长素质,不一定和文化程度有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视野中,有的博士家长依然“培养”出了罪人,而大山里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却培养出了一个个有出息的孩子。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原北大副校长、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出生在农村,父母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因此他也谈不上什么早期的文化启蒙,九岁才读小学,但因为他的父母首先是一个善良勤奋的人,于是一粒科学家的萌芽便在这对农民夫妇的手中开花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也是教育者——不管家长是否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或是否学过教育学,只要有孩子,他就是教育者。这样看来,我们——就是我校的老师和您们家长——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同事关系,因为我们都是教育者啊!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您的孩子啊!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期盼着您的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啊!
    我校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我们所期待的人才,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您的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您所企盼的有出息的人,这是不容置疑的!
    可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呢?您的家庭里有没有这样的场面呢?——晚上(或周末),孩子在书桌前痛苦而心不在焉地看书,旁边,孩子的父亲在和一群哥儿们喝酒聊天;另一旁,孩子的母亲正和一群人在桌上大呼小叫地搓着麻将;而在厨房,孩子的爷爷或奶奶正在洗碗;父母的声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孩子有点不耐烦了,从书桌前站起来想出去玩电脑,这时父母开始呵斥孩子……
    我们可以断言,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绝对不可能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当然,我们相信,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学生家庭不会是这样的;而且我们还相信,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
    但是,我们还得寸进尺的希望,我们监利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家长不仅是合格的家长,更是优秀的家长!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们相信您能够成为成功的家长,而只有您成功了,您的孩子才能成功;只有您和您的孩子都成功了,我们学校的老师才能真正有成功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附两篇家教文章推荐给所有家长朋友,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2008-3-21
 
初中孩子为啥不爱和父母说话
  
    父母慈爱、儿女孝顺,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样本,这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是很多人都向往、追求的。然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学生学习成绩的高压、独生子女的孤独,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导致很多学生对父母出现“生疏现象”,这在初中学生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有的独生子女对于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根本不理解,对于父母每天忙于家务、忙于照顾自己更是认为理所当然。
               
学生心态 家长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
 
    初二学生明明(化名)已经一个月没怎么和父母说话了,即使是有一些非说不可的话,也都是草草敷衍了事,让父母非常苦恼。
   从明明念上初中开始,父母就显得比他还紧张,为明明的衣食住行忙前忙后,更是天天为他的学习成绩操心。可令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关心备至”,从小性格乖巧的明明却开始跟父母“冷战”起来。
   明明苦恼地向记者表示,父母有时候根本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平时跟父母说话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导致父母对自己的责骂和更加严厉的管教。有时候自己想表达一些对事物的看法,却招致了父母的不屑,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我最讨厌他们把我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整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好像我生来就是一个学习机器!”现在的明明面对父母,变得话越来越少,谈起自己与父母的“僵持”,明明表示也很无奈,如果父母不改变教育方法,将继续自己的“冷战”状态。
    相对性格内敛的明明,初四学生小强(化名)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小强平时性格风风火火、敢想敢做,深受同学的欢迎。但面对父母,却常常是“沉默寡言”。对于自己不愿与父母沟通的现状,小强也非常苦恼,他表示自己跟同学们谈学习、谈歌星、谈网络、谈影视剧……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可和父母说起这些内容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一次,小强和父母刚刚说起一个新出道的歌星,便遭到父母的申斥,认为关心这些事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成绩。
   小强介绍,自从自己念初四以来,父母突然像变了个人,不像从前那样耐心听自己说话了,也不带自己出去参加任何活动。他甚至感觉家里变得不再温馨,整天弥漫着“备战”的紧张气氛。“其实我知道快要中考了,可是他们越这样,我越感到心里紧张,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他们说话了。”
  
家长想法 现在的孩子感情咋这么淡
 
  不同年代的人,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代沟现象”在很多家庭、很多人群中都存在,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这道沟似乎更深了。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念初二,她发现孩子上初中以后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多年来对孩子辛辛苦苦地不断付出、操劳,现在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冷漠、误解。孩子现在和家长很少在一起唠嗑,即使是在家人集中的吃饭时间,孩子也是闷头儿吃喝,家长问什么答什么,自己从来不主动说话,饭后回自己的房间一关门,有时一两个小时也不出来。
  王女士感觉孩子和家长话越来越少,可是和同学打电话却唠起来没头儿,总是有说不尽的话,说着说着还会开心地笑起来,让她这个当妈的非常羡慕。
  记者对20多名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每个家长都表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太多太多了,现在的孩子比他们小的时候幸福多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反而对家长好像没什么感情。一些家长反映,有时和孩子唠起将来父母年龄大了有关养老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很少有令家长满意的。有的孩子说现在都上敬老院,哪有用孩子养老的;有的孩子说,虽然父母有些行为不合格,但也会帮助父母安度晚年的;还有的孩子竟然认为父母生他养他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的……孩子们很少有从亲情出发,主动提出会好好赡养父母的。家长们悲叹,这种“尽义务式”的想法让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情感世界担忧。
 
老师意见 父母要争取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和家长沟通少、感情淡,原因有多种多样,第三中学高级教师张喜凤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具有20年教学经验的张老师介绍,照比孩子本身来说,家长都是过来人,很多孩子经历过的事家长都经历过,但家长经历过的事孩子们却没有经过,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在情感上走近成年人,家长在情感上要率先走近孩子。
    首先家长要跟上“孩子社会”的发展时代。虽然家长们都是从孩子时候过来的,但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是先进的网络世界、多彩的娱乐天地,家长要“适应”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教育孩子、走近孩子,要主动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学习、去接触。比如说经常上上网,看看孩子都喜欢什么东西,带孩子经常看看电视,和孩子寻找共同语言。孩子只有感觉你是朋友了,才会和你有感情、才会和你亲近。
  其次,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感。从多年的教育得出的结果看,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是家长逼出来的、看出来的,孩子的学习一要有环境氛围,二是孩子有一定的天赋,爱因斯坦只有一个,牛顿也只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并非不优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天分,并非只有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条路。
  
专家观点 家长不要对孩子“无私奉献”
 
  独生子女与家长沟通难,双方都有一定的原因,辽宁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心理学副教授杨洪泽认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只要大家都从误区走出来,沟通起来就会感到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家庭误区:爱不是要啥给啥
 
  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待这惟一的一个孩子可谓倾尽一切不遗余力,吃的、穿的、玩的、用的,要什么供给什么。在孩子的起居饮食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岂不知,这种教育抚养方式给孩子送出的是误导的信号,即让孩子感觉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其次,很多家长把对人生的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都压在了孩子身上,自己的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结果自己在工作上没有优秀表现,在生活中没有个人爱好,平庸的家长却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也令孩子很难接受。家长永远不要丢失了自己,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重的长辈与朋友。
  其次,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付出后,就认为孩子一切事情都理所当然地要听从家长的,这也是对父母付出的一种回报。岂不知,正是这种让孩子“唯命是从”的误区,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的隔阂越来越大。
 
沟通良方:互相寻找共同点
 
  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中,不同人的年龄、爱好、观点等等都会不同,即使是成年人互相交往,也存在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独生子女和家长沟通难,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所以,互相寻找共同点是孩子和家长都应该遵守的“准则”。
  增强沟通的方式,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指导人生,不要设计人生,即不要强迫孩子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事,家长往往难以接受孩子做的事并非是孩子不应该做的事。其次,家长不要总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鼓励孩子用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会使得孩子在未来受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对待。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经验、家长的阅历都是一本读不完、学不尽的知识,孩子主动和家长沟通,对自己积累知识、积累经验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请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
 
  这是一位中学生从他们稚嫩的视角,解读父母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也写出了渴望父母能给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些空间的共同心情。
    2003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父母对一对双胞胎姐妹百般依顺,唯有学习父母管得甚严,从小到大,姐妹俩几乎天天被锁在家里学习。她们只能透过窗户把羡慕与向往的目光投向外面的孩子。那把锁,并没锁住她们的心,反而锁住了原本属于她们的活力,滋长着与日俱增的仇恨。
    步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以后,她俩显得格格不入。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成了她俩社交的最大阻碍。当与老师或同学发生摩擦时,父母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或者干脆将其转学。第二次中考失利后,父母将其又锁在家里并不予理睬。迷恋上网而又不甘失去自由的姐妹俩,突然觉得只有杀了父母才能拥有自由。于是,一锅红枣粥中隐藏着这样一个杀死父母寻求自由的罪恶阴谋。
    面对这骇人听闻的事实,我想了好多。我,作为一个中学生,作为一个大人眼中没有陋习的未成年人,我不想为这姐妹俩辩解,因为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来说,这一作为,都是令人发指的。可家长的做法又全都合理吗?请听听我们中学生的声音吧!
 
家长眼中的“好”与“坏”
 
  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不惜花钱,就是要让孩子上名校。在他们眼中,成绩就是一切,成绩是家长区分“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唯一依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疑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希望。可往往家长只看重学习,而不去重视孩子的素质与能力。在我们身边,“好”“坏”倒置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品行低劣、素质低下、自私自利而拥有优异成绩的孩子,在许多家长眼中,他就是榜样,就是美谈,就是“名副其实”的“好孩子”。而品行端正,乐于助人,却没有优异成绩的孩子,则会成为家长眼中“一无是处”的“坏孩子”。
    在父母眼中成绩就是一切,孩子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
    我理解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身发展也很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又何必强求在一座独木桥上拼命挤呢?许多孩子拥有某方面的天赋,可家长并不让其充分发挥,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地去“塑造”孩子,非要考大学不可。孩子成长到底选择哪条路?这个问题不是家长标新立异就可决定的,而是孩子的个性所决定。一位大学毕业生爱上了擦皮鞋,于是在街头干起了许多人都认为羞辱的行当。可数年以后,他却成了这行中的顶尖人物,并拥有了世界首个擦鞋公司。找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吧!
 
不要忽略与孩子沟通
 
  我想问问,有几个家长可以肯定地说“我完全了解自己孩子”?有几个家长敢说“我常与孩子谈心”?又有几个家长能做到不摆长辈架子与孩子以朋友身份相处呢?
    许多家长面对心事重重、偷偷写日记、对父母敬而远之的孩子感到头痛;对满口“另类”语言,狂热“追星”而担心;对痴迷网络而又沉默寡言的孩子感到茫然。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对孩子少了一分了解。
    案例中,双胞胎姐妹从未与父母沟通,导致其抑郁消沉,最后甚至萌发杀害双亲之念。试想,若父母与其进行了沟通,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又怎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呢?
    我知道,让孩子与父母谈心很难,因为许多父母都是传统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错误的做法,往往不等弄清原因就噼哩啪啦骂上一通,导致许多孩子都对父母有话不敢言。坦而言之,我自己也很少和父母沟通。因为对他们,我缺少一种信任,我不敢相信他们会理解我,所以只好埋在心里。其实许多未成年人都和我一样,只是他们不会调节,因而有些偏激的行为。可父母也应通过行动,让孩子信任你,与你交谈。多和孩子交流,你就会找到那么多你想知道的答案。也才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对与错。
 
给孩子一个空间
 
  许多家长都很矛盾,他们不知道,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是对还是不对?给,怕孩子因这自由的空间而误入歧途。不给,又怕这枯燥乏味的学习会让孩子变得深沉。不过许多家长都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认为前者的结果更为严重。可在这个案例中,不给孩子空间是致命的错误。
  诚然,许多孩子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往往拥有空间,却去犯错误,致使许多父母因此大大地限制其自由。可在此案例中,正是那过于苛刻的管教,才导致这一切的发生。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必做到西方父母的那种开放,只要能给孩子一定空间,就能更好地培养其修养与对社会的洞察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也有属于自己的失败。我想告诉所有的家长,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一点时间来沟通。我想告诉所有的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只要我们心存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有波澜的人生才会充满激情!给孩子一定空间,让我们自由飞翔吧!
 
 
附2:一位家长的回信
 
尊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
    你们好!
    看了学校给我们的信后,感慨不已。首先,要感谢你们工作的细致,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你们信中所谈之事情正是我为之苦恼的事情,从孩子进入初二以来,从前很乖巧听话的孩子变得让我有些陌生了,以前要孩子干什么基本上是按我的思路在做,现在变得好像处处在和我作对了。我也明白,现在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我应该调整教育方法,我可以说为此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方法和他交流勾通,都不成功,看着孩子的成绩一天天下降,看到孩子对我的情感一天天的疏远,我痛苦万分,甚至有些心灰意冷,我时时自责自己的无能。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让他尽可能的参加一些体育、音乐的培训,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实我对他不仅仅是有学习上的要求,我还希望他能较全面的发展,以后能有健康的身体、广泛的兴趣爱好、优秀的学习成绩。在初一年级以前我都是对孩子的各方面都很放心,可一进入初二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孩子有什么事也不愿对我讲,我让他干什么也非常抵触,上进心也不强了,学校环境也没改变,家庭环境也没有改,但我的孩子变了,我又该怎么办呢?
    我对自己的小孩情况也做过较全面的分析,孩子的心智开始成熟了,但缺乏对事物的综合认知和处理能力,故对家长的说教不是认同的,又无法用语言来和家长说明他的观点,故选择对抗。另外,孩子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对新奇、怪异的东西很感兴趣,以为那就是美,当家长提出异议后,就认为是和家长之间有代沟,坚持自己的想法,把情绪带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用了很多办法和孩子交流沟通,简单的沟通对性格较随和的孩子来说或许可以解决问题,但对较固执的他来说就很是困难了。有时我想学校如果能营造一个较好的人文氛围来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自强、守礼、守信、宽容、孝上的性格,同时我们家长也要给孩子好的示范作用,会不会有些效果。因为有关学校整体教育规划的问题,故不敢妄言,这次看到学校对家长的公开信,让我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但我在怎样教育好我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有些黔驴技穷了,希望你们这些教育专家多多“支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也非常愿意配合学校搞好这一工作。
    孩子的将来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携手陪孩子走过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明天也许会更好些!
                                                     初二某学生家长
                                                     2008年3月23日礼


上一篇:新教育实验学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家长中取得良好反响
下一篇:江陵县党政考察团参观监利总校新校区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