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滨河淮外小学部以“心光闪耀,快乐同行”为主题,开展了小学心理委员月度培训会,扎实推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关怀中的桥梁作用。
来自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们齐聚一堂,在沉浸式学习与互动实践中,解锁心理关怀技能。
培训伊始,心理健康老师陈丛余通过趣味提问与图片辨析,生动解读了心理委员的“三重身份”:作为班级的“温度计”,要敏锐感知集体情绪的细微变化;作为同学的“小棉袄”,要以真诚倾听传递温暖陪伴;作为老师的“桥头堡”,要勇敢连接专业资源,守护同伴安全。同时,培训明确了“不诊断、不治疗、不保密(涉及生命安全时)”的工作红线,引导心理委员们在助人过程中坚守边界,保护自己与他人。
在核心技能学习环节,陈老师以“心理健康信号灯”为喻,将心理状态划分为绿灯区(健康平稳)、黄灯区(心理困扰)、红灯区(心理危机),帮助大家快速识别不同状态的信号特征。陈老师还从四个维度详细拆解了黄灯、红灯信号的识别方法,尤其强调了自伤言论、赠送珍贵物品等红灯信号的紧急性,明确“生命安全永远高于一切”。
现场互动环节精彩纷呈。情景辩论中,大家围绕“好友自伤求保密”展开激烈讨论,坚定了“及时报告才是真正关怀”的共识。案例分析时,同学们共同剖析小A同学的异常表现,精准判断预警级别。角色扮演中,大家模拟向老师报告的场景,掌握了“冷静、清晰、保密”的沟通技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培训尾声,陈老师深情寄语:“每一位心理委员都是一束微光,你们的观察与陪伴,能为需要帮助的同学点亮希望。”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更构建起“学生互助、教师引领”的校园心理防护体系,为营造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