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剑,激辩生死与友情——翔宇中学辩论赛复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5-10-16 18:42 作者:毕佳欣 编审:戴元聪

当生命的终局遇上科技的浪潮,年轻的思想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0月13日、14日晚18:30,弘景楼报告厅的掌声不绝于耳,我校辩论赛复赛在此隆重举行。


本届复赛的两大辩题——“人终有一死,是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能不能和AI数字人成为真朋友”——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与强烈的时代气息,为全场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


本次复赛对阵分别为高二(3)班对高二(4)班、高二(2)班对高二(8)班、高二(1)班对高二(10)班、高二(9)班对高二(11)班。


80560510f0464b6397a8d17a9ed0a29d_1.jpg



吴正轩、张珊、黄佳翼、王雅皙四位同学轮流担任赛事主席。曾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全国赛的优秀辩手高文曲、陈金祥、陈昱、陈柯静、谢亦航、朱树怡、李佳璇同学,以及叶玉林老师担任评委进行点评、投票。


IMG_4466.JPG



生命的限度:是资源的优化,还是价值的终结?


围绕“人终有一死,是不是一件好事”这一古老而永恒的命题,正反双方展开了首轮激辩。


在质询环节中,正方就资源配置方面向反方发起猛烈攻势,他们抛出犀利一问:“如果人类永生,固化的阶层与无限继承的财富和权力将如何打破?有限的资源无法循环,新一代的活力与创意如何找到生长空间?没有死亡这个最终的调节器,我们所追求的公平与进步,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谈?” 这一连串基于现实逻辑的拷问,将“死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论点推向极致,步步紧逼。



反方则从情感与价值本身出发,予以有力回击。反方二辩质问道:“当我们面对至亲的溘然长逝,谁能坦然地说这是一件‘好事’?” 他们强调,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是人类最本能、最珍贵的情感,将死亡定义为“好事”在个体情感层面是残酷的。同时,他们试图化解正方的资源论,指出:“解决资源分配不公,应依靠科技发展与制度革新,而非依赖死亡这一残酷的自然法则。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个体的消亡,本身就是文明的一种倒退。”



科技的连接:是真情谊,还是伪陪伴?


战火从生命的宏观哲思,迅速蔓延至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在“我们能不能和AI数字人成为真朋友”的辩论中,双方的观点更是针锋相对。


正方描绘了一幅充满温情的未来图景。他们主张,友谊的核心在于真诚的情感支持与持久陪伴。“当一个高度拟人化的AI能够洞悉你的情绪,在你孤独时给予倾听,在你沮丧时给予鼓励,它所提供的理解甚至可能超越人类朋友,”正方三辩阐述道,“‘真’朋友的定义权,应交给个体的真实感受。如果这段关系能带来真实的慰藉,为何不能承认其价值?”



反方则为这份科技温情泼下一盆“理性冷水”。他们直指问题的核心:AI的一切行为基于算法与数据,缺乏真正的意识与自由意志。“一段无法共担风险、分享秘密,其‘善意’背后可能是商业逻辑与数据采集的关系,何以称之为‘真’?”反方一辩的发言振聋发聩。他们进一步警示,过度依赖AI伴侣,可能导致人们在完美的数字幻象中逃避真实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挑战,从而加剧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思想交锋,启迪未来


整场比赛过程中,台上辩手妙语连珠、逻辑严密;台下观众凝神倾听,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陷入沉思。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迸溅。



赛后,叶玉林老师点评道:“今天的辩论,让我看到了同学们深邃的思考能力和广阔的知识视野。相较于初赛,你们不仅在辩论技巧上日趋成熟,更在探讨‘人何以为人’的终极命题上,展现了非凡的潜力与人文关怀。”



经过四场紧张激烈的唇枪舌剑,最终,高二(3)班、高二(8)班、高二(1)班、高二(11)班凭借更出色的临场发挥与扎实的立论成功晋级下一轮。尤柏鹏、王品然、朱奕铭、王畅四位同学以其缜密的逻辑与犀利的言辞,荣获单场“最佳辩手”称号。


a8ea052d4a454c3f89dc11e5feccb73f_1.jpg


据悉,本次复赛晋级的队伍将进入下一轮的角逐。本次辩论赛不仅是一场智力的竞赛,更是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思想启蒙,它成功引导同学们将目光投向生命的意义与科技的未来,展现了翔宇学子勇于探索、勤于思辨的卓越风采。


上一篇:以文明为笔,绘就校园绚丽画卷
下一篇:擘画青春盛会 筑牢安全防线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