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的日子(179期)

时间:2023-04-07 08:29 作者:林云霞 编审:编辑部
静水流深的日子


【亦真亦幻】

无涯
温州翔宇初中  麦田青青
  他就躺在那里,随便我们解剖分析。
  我们开始回忆他的事情。很多事情我们先前已想过无数次,只是不敢当他的面说。现在可以了,他再也听不到了,再也不会反驳我们了。
  早上,他半躺在床上,絮絮叨叨。我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开始还尝试和他对话,后来发现根本没办法和他对话,就干脆不和他搭话了。但这并不影响他自言自语:我的运气不好啊,吃药那么贵,还没有效果啦……该死了,免得劳累你们……我熬不过了……他那宽大的睡衣无精打采地忍受着——如果睡衣也有灵魂的话。
  中午,他突然呻吟起来,说心里有无数的钢针在扎。他开始逐个叫起我们的名字,在家的,没有在家的,叫着叫着眼泪流出来。我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手机,过来围着他,好像我们围在一起同心协力就能把那些钢针拔出来似的。他再一次对我们说:“我活不出来了。”
  从五十岁起,他一生病就说“我活不出来了”,我们都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我们总是回答:“医生说你没有问题,好好养着就是。”可能我们都疲劳了吧,这次没有一个人说起这句可以安慰他的话。
  没有过多久,突然一声巨响,他脸朝下趴在地板上,嘴下啃着一只鞋子。刚开始动了几下,后来一动不动了。闻声而来的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吃惊,自责,伤心,痛哭……我们不知道正确的反应是什么。
  我们把他翻过身,抬起来放在床上。他的额头有点青,鼻子有点脏。没有摔坏的是眼睛和嘴巴,各自微微张开着,好像还在表达对黑暗的恐惧和被人嫌弃的愤怒。
  在乡下的时候,他坚强能干,亲自送走了自己的父母、老婆以及六个兄弟姊妹。村子里的老人一天比一天少,直到最后一个可以和他作伴的老人离世。他与乡邻的关系终结了,终于不再坚持呆在乡下。
  住在城里的我们打扫房间,迎接他的到来。
  刚来的时候,他喜欢出门,在小区里转悠,逢人便高声谈论村里的故事和自己的才能。“这里的猪价太贵了,我以前养过三百多斤的猪,卖的时候都舍不得……”但是没有人认真听,他讲着讲着,周围的人走光了。他试图在小区里建立起和世界的关系,但屡屡失败。于是他开始走出小区,希望在外面能找到一个听他讲故事的人。不知道外面的人愿不愿意和他讲话,我们只知道他一出小区就经常迷路,然后我们要去接他,这样我们难免会抱怨,警告他不要出小区。
  他内疚不已,重复说:我的记忆力不行了,以前走过的路都记得住,现在的路不好记了。
  他开不了数字电视,不会用电饭煲,不敢用天然气,更别说高压锅微波炉之类的。他兴致勃勃地学了好久也没有学会,我们换着人教了他很久还是没有用。他在我们这里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总是买相同的菜,买的菜大家都不喜欢吃,拖的地不干净,脏衣服又有洗衣机……他先失去了劳动的乐趣,接着又失去了出去散步的乐趣,饭量渐渐变小。他说:怎么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了呢?他要求回老家看看,但路程太远了,我们没有同意。
  时代的每一个进步都驱赶我们进一步远离他——但被“不孝”的道德感紧紧捆绑的我们又怎么能让他远离。
  有时我们劝他下楼走走,他说在家里走走就可以了。不久他开始睡不着觉。晚上,当我们一一躺下,他就不分钟点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我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只好在睡觉前反锁房门。我们甚至很怕起来上厕所,那样很可能要和他碰面。
  再过了一段时间,他连味觉也失去了。我们不在家吃饭,就把饭菜做好放在保温杯里,打电话问他吃过了没有,他说记不住,去看看保温杯就知道吃了没有。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发现他老找东西,有一天早上等他吃早饭,发现他漱口两次还去漱口。
  我们有点慌了,终于想送他回老家,但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住不成人了。
  一个周末,我赖在床上不动,他一个人在我的房间门口转悠,还不停地咳嗽。我突然狂躁起来,吼他不要在门口晃来晃去,这样很烦人。
  他低着很低的头回到了自己房间。失望与孤独像癌症一样折磨他。在乡下时,身体即使承受着重压,他的头也是昂着的——他用傲人的自信藐视那些重压。可是,他现在的脸庞总是带着屈服的疲惫和无奈的孤独,那些曾经附加在他生活中的快乐,已被他自己和我们丢弃。
  从此以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一个人不停地絮絮叨叨。叫他看电视,他说:“我不再看电视了,”又说,“我准备好忍受死亡了。”
  我们面面相觑,一言不发。一种模糊的情绪在空气里飘,或许是麻木,或许是担忧,或许是无奈,或许是解脱……来无踪去无影,甚至还有点幽暗。
  他一个人的絮絮叨叨抹去了一些被人疏远的痕迹和面对死亡的恐惧,他就在我们早晚的观察中慢慢变小变轻,直到今天中午那一摔。
  果然时间到了。我们都生活在时间中。据说,时间会带人去正确的地方。

失落的故乡
永嘉翔宇小学  海风
  近日,我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故乡容不下肉体,他乡安顿不了灵魂。
  我却有不同的感受。
  年前,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加入返乡的迁徙大军,从浙江温州一路北上,期盼回故乡安顿自己的灵魂。
  我选了一条自认为非常熟悉的路,开着导航,慢慢开车。可是,走着,走着,发现这是一条自己不认识的路,走错了,下高速,再回头。心中还想,这条路我走过几次了,为什么还走错了?想起,原来上次在这里也错过,今天只不过是重复昨天的错误罢了。刚开始,返乡的激动还是很浓烈的,可是开了四小时没下服务区就扛不住了,终于到服务区休息,却看到服务区人满为患。人,很多人,穷人富人,有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天南地北的人,在这里聚集,又在这里分散,走向自己的“故乡”。
  再启动,故乡的召唤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取而代之的是蔓延的疲劳。每隔两个多小时,我必须要到服务区休息一下,不管妻子小静怎样帮我按摩、敲背,儿子怎样给我讲笑话,也不管车里的音乐多么优美,或者车外的风景多么美丽,都无法抵挡这种疲劳的侵蚀。
  开开停停,13个小时,终于到达妻子的老家。她的灵魂得到安放了。等待我们的是做好的饭菜,两位老人家居然也没有吃饭,就等我们回家一起。关键是当我们吃饭的时候,两个老人拿着馒头坐到旁边去吃了,我让他们过来一起吃,他们说这样就够了。作为女婿,我也动容了。这应该就是故乡的味道和亲人的温暖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还要回自己的老家,去看望远在江苏泰州的爸爸。他孑然一身,我好不容易回来了,还是应该回去看看他的——即使以前的他让我失望过、嫌弃过。
  到了半路,想起给他打个电话,说我中午到家吃饭。满认为会得到满满的惊喜——确实得到满满的“惊喜”——他说在外面帮人家杀羊,没时间回来做饭。
  “那我怎么办?”当时我就有点不舒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不远千里回家看你,你却因为在别人家吃饭,就让我独自一个人家门都进不了?
  “你在服务区吃点吧。”他冷冷地说。
  “你觉得这样好吗?”我冷冷地回答。
  最终,情况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糟。他还是给我留了饭,有肉,有青菜,有牛百叶还有豆腐。也许,他不懂得如何爱或如何表达爱吧。
  我去看了爷爷奶奶,妈妈,虽然他们在那个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被忘记。
  我很快回到了岳父岳母的家。一路上,我不停自问:
  故乡真的能安顿自己的灵魂吗?我这样的游子在哪里才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呢?

【45分钟】

讲好故事上好课
监利新教育  王楠
  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的记录,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奇的历史人物。采用故事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七年级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为今后的历史教学做好铺垫。
  一、通过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过分重视灌输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需要学生们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背诵庞杂远古的历史知识,学习过程相对枯燥无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堂导学部分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利用历史故事来定下本堂课的基调,并作为教学开始的热身,让学生们在倾听有趣的历史故事过程中进入到学习历史的状态,并延伸下去展开本堂课知识教学。在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当关注故事的趣味性和与教学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们在感受趣味性的同时,能够进行自然地展开接下来的学习,这些故事既可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历史典故,甚至是同学们熟知的影视作品。例如在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视频的形式重现郑和下西洋的宏伟壮举和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把同学们带入到那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之中,让学生们感受中国辉煌的古代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二、 借助历史故事串联多个知识点
  历史是一部大型连续剧,各个时代、各个人物之间,可能有极深的关系和渊源。虽然历史课本将一些学习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和板块,但真实的历史有着更深的联系性,只有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才能够真正学好历史,才能够把握历史的宏观面貌和整体历史背景。而教材的局限性和课时的有限性,又导致广大教师只能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这给学生们带来了割裂的学习体验。利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则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现状。无论哪个阶段、哪个场合的历史故事,都会受到来自过去和同时期各个方面的影响,故事特别注重不同人物和因素的关联性,将历史学习的过程串联成一条发展线,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和整体性,把各个课程和单元之间的知识串联起来,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完整的学习体验,同时让学习活动更加充实有趣,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制、秦朝的军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一直到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把选官制度的历代发展串联起来。用更加整体和宏观的眼光看待历史的整体性,提高学生们历史学习的系统性。
  三、借助多种形式,提升故事讲述的效果
  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故事然后口头讲解外,还可以发掘新的教学工具来克服口头讲解的单调感。譬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选择合适的历史微课、纪录片片段等来组成新的历史故事展示环节,以图片、视频、音频的组合形式来打造故事,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感和画面感。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适时地转换角色,鼓励学生来为我们分享有趣的历史故事,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归属感,将历史故事的运用效果发挥到最大,推动师生共享教学的成果。
  综上所述,要想让历史故事教学法在课堂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坚持在选择、运用历史故事的时候做到真实、发展、有目的,将历史故事运用到有需要的场合中,而不是仅仅出于“内容不够故事来凑”的考虑。同时,教师还要认真思考如何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完美地搭配起来,使得历史故事能够展现真实历史的趣味,从而打造趣味、高效的教学课堂。

用好“课前三分钟”
温州翔宇初中  邹小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x x页……”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语文课堂如果持续三年,想一想,学生还有多少学习兴趣?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昏昏欲睡,兴趣索然。
  要解决这种现象,就必须在课前预备铃一响,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拉回课堂,而课前语文活动就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和勇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进行活动时,我在班上以表扬为主,平时只要有发言的同学,不管回答对与错,首先要赞赏这种发言的行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发言氛围,于是,学生在老师的面前,就不再拘谨。接下来明确要求学生: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清楚。而且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而且,老师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愿意展现自我,只要给他机会,他就会长成“一棵树”。
  第二,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我最初确定的形式便是故事会,因为七年级有一本非常长的名著——《西游记》,独自阅读会很枯燥,更会读得浅浅的。我按学号的顺序,让他们课前三分钟开始轮着讲,每个同学讲一章节的内容。讲解的要求是:先把内容浓缩成一百字左右,再写一句话的感悟,最后按规定的模板做好课件。刚开始,他们很是兴奋,积极性也很高,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这精彩一刻,他们在课前都竭尽所能,想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虽然刚开始我心里并不认可他们的表现,上台后表情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总不能尽如我意,于是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尽力,我的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可是后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他们是如何为这次的表现废寝忘食,又是如何的拉住同学,一遍遍地操练,甚至于已经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却在台上大脑一片空白,下台后很是失落,感慨万千。做课件时的笨手笨脚,拜托“小老师”教做课件时的虔诚,都有学生跟我倾诉。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后来,我开始让同伴互评,而且只允许说优点。经过三个星期的课前小故事的活动,慢慢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后面开讲的同学吸取前面同学的经验,已经有模有样了。这样的课前三分钟,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也训练了他们概括文本的能力,还学会做简单的课件。感悟的书写,还督促他们深入文本,去精读《西游记》,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外语文生活,涌现了很多好的作品,对全年级进行了展示,掀起了读《西游记》的热潮。
  这个活动结束后,我又开始了《世说新语》之旅。这次任务分下去,要求说了以后,孩子们的表现出奇得好。这是一本文言志人小说,主讲人先必须带领全班读三遍原文,当堂背诵原文,然后疏通文意,讲解人物,最后说出感悟。整个过程,大多数学生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少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也明显地看到进步。这个活动的开展,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的文言背诵能力提高了,课外文言的解读能力也提升了,学习文言的自信心增强了。
  后期,我将阶段性地开展演讲、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课外走上社会纠正不规范的广告招牌等活动。同时,这些活动与语文书中的“综合性活动”和必读名著相结合,这样一来,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养成了学生收集课外资料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我将继续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

【观点分享】

监利邱飞老师认为微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的时间一般短课1到2分钟,长可10分钟,具体结合授课内容自行设计。比如在第6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学生对万能瓶进出管的判断问题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收集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收集过程中不方便观察,设计具体实验十分不便。因此,在此处自制一个微课视频,将看不见的气体用一个个具体气泡表达出来,结合PPT动画设置,并将过程录制一个短视频约90秒,学生看完后就能恍然大悟。
  ……
  微课可弥补实验的短板。有些实验耗时长,操作复杂,甚至有风险,那么针对这些实验,可以事先在实验室录制下来,然后针对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剪裁编辑,留下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明白过程也能记住实验现象。

温州刘岩老师认为写作应把教学练结合起来——
  刚结束第一单元教学,其中《安塞腰鼓》这一篇文章里面的场面描写很精彩,基于把教、学、练三者结合起来的思考,基于单元教学的要求——仿写,就决定了上“记叙文写法之场面描写”。
  预习案设计的较简单,就是一个热身活动,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觉得简单,二是让学生容易理解场面描写并能用自己的画概括出来。我是这样设计的:看看下面的词组和句子,你能联想到什么场面?你能说说什么是场面描写吗?①哨声一响、拼抢激烈、运球过人、三分球(篮球赛); ②人头攒动、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此起彼伏(书市淘宝 ); ③鲜嫩的黄瓜、青里透红的西红柿、碧绿的青菜都似乎在张着笑脸迎接前来买菜的人们。周围一片嘈杂的声音,讨价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不由得也融入到了其中(菜市场);④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有的说这个办法好,有的说这个办法行不通,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小组讨论)。这四个小题中有短语、有句子,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回答,学生展示积极。

【编后记】

  编辑教职工的随笔版面,有工作有生活,很专业还跨行,真是一个颇具挑战的活。逐字逐句去推敲,一篇文章梳理下来一个小时很快就没了。有些文章因为亮点足够亮,细品之下“不安”产生,网上一查,呀,还有仿作甚至抄袭的!!
也憋屈,也生气。为浪费时间憋屈,为不尊重知识产权生气。编辑也是个透明人,一求作者投来的文章文从字顺,二求作者文品方正;如果有第三个愿望,那一定是有啥好文章都发来吧。


上一篇:素朴亦美(171期)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