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中的人性之美(168期)

时间:2021-11-03 09:26 作者:凌雷 编审:编辑部
小食中的人性之美

  世界广袤,而我们眼前有一道墙。只见方寸之地,是件悲哀的事。读书便是阶梯,是脚下之石,是一种信仰。如果你没有停下阅读的脚步,你就会站得越来越高。


【邂逅阅读】

读书,是一种信仰
  监利新教育  刘颖
  五月天,下午最后一堂课。
  窗帘被徐徐晚风撩开一角,潮热的空气趁机钻进了貌似非常安静实则颇为沉闷的课堂。后排几个男生有些坐不住了。淘气男生的歪心思,就像弹弹珠,一颗偏轨便会搅乱一整局的形势。不行!我得抓住他们即将涣散游走的神思。
  “离下课放学还有十五分钟,”轻轻合上讲义,瞅了一眼手表,我努力地笑了笑,抬头望向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最后一节课了嘛,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有些倦怠,不如把主题阅读丛书拿出来,咱们师生都静静地读会儿书吧!”
  “唉咿——唏!”
  一阵不怎么愉快的回应,接着是一阵不怎么耐烦的翻书声。
  “不高兴啦,各位?那咱们换个节目,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五一假期的读书心得呢?”
  “想,想,想嘞!”
  先是此起彼伏,后是异口同声。
  十三四岁的孩子,大多不会主动触想读书的本质,甚至对读什么,也不会多做思考。稚嫩的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肤浅的。
  好在,他们都乐于接受并且有些喜欢我“说书人”的形象。
  “假日第一天清早,为找一本资料书,我打开了好久未清理的书柜,雨果的《悲惨世界》滑落到书桌上。这是本老书了,老师15岁时就懵懵懂懂地读过它,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这个命运多舛的苦役犯曾揪痛了我的心。揪痛我的心的,还有那个小珂赛特。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亲眼目击过书中的一个场景——穿着破旧衣服的珂赛特,走在去森林里提水的夜路上,在路过笼在蜡烛光里的玩具店的时候,她偷偷看着那穿着紫红衣服的洋娃娃。当可怜的女孩提着水桶走在可怕的夜路上的时候,突然有一只大手悄悄伸过来,使她陡然感到水桶变轻了许多——那只手,是冉·阿让的手。他在拿走了珂赛特水桶重量的同时,也拿走了我深重的忧悒。我清晰地记得,我在这页书上哭过。”
  “同学们,读书,是多么温暖,多么善良的力量!”
  “老师床头有本借来的《摆渡人》,是英国女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文笔。‘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本书,我读得飞快。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常受到同学捉弄,唯一的好友也因转学淡出了她的生活,这一切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不远处的山坡上出现一个男孩的身影,他带着迪伦离开事故现场。很快迪伦意识到,这个名叫崔斯坦的男孩并非偶尔出现的路人。他是她灵魂的摆渡人,他引领她秉持爱的信仰穿越无尽的荒原。犹如书的封面,无论多么黑暗,有爱的阳光,一切都会好的。即使是荒原,也会肆意铺满茂密的绿色。”
  “同学们,读书,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荣光!”
  “原著是天雷,电影是地火。老师除了看书,最爱看电影啦!假期里,我又把那部对自由和灵魂成功救赎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重温了一遍。男主角华尔街银行家安迪遭受诬陷,被判终身监禁,饱受屈辱,倍尝苦痛,他却执著地怀抱着对自由的向往,坚定地用行动自我救赎。他用一把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的时间凿通了一条逃向自由的隧道。影片里与书相关的,还有一个情节,安迪坚持六年如一日地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拨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他在救赎自己的同时,也在尽力救赎他人。因为他深信,当读书成为一种信仰时,便能救赎人的灵魂,无论这个灵魂是卑微或是堕落。如果安迪仅仅忙碌于自我救赎,我想他只是个‘Strong man(强壮的人)’,而他建设监狱图书馆、教狱友汤米识字并辅导他读书考试,不遗余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时,他便成了真正的‘Great man(伟大的人)’,真正的救赎者。”
  “同学们,读书,是多么清晰,多么坚定的信仰!”
  ……
  下课铃响,教室内却一片静默。
  想收拾讲义离开,几个男生朝讲台围过来,他们的眼睛清亮,目光沉静。
  天生爱读书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所以,我愿意俯下身来,对我的大多数学生说:“读书,是一种信仰。愉快地读吧!”
  说千千万万遍,累点儿,也无妨。

遇合
   涟水滨河初中部20级10班  潘畅
  阅读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只关关和鸣的雎鸠,遇见河中小洲,于是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怦然心动的爱情。摩尔曼斯克遇见北大西洋暖流,方才有了迷人多姿的终年不冻港。李白遇见凤凰台,周昉遇见仕女簪花,正如我遇见书,遇见阅读,生命的情境从此不同。
  我常在某个静谧无声的午后,看着房间里飘浮的金灰,膝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这安静的空间里,只慢慢地翻着。浅浅的油墨香,微微泛黄的书页角,在无尽的岁月里探索人间。
  在这忙忙碌碌的世界,与阅读共守一方静地。在《红楼梦》里和贾宝玉一同守护那“如娇花照水”的林妹妹,在《堂吉诃德》中看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扮演他一生所痴迷的骑士,和《飘》中的乱世佳人斯嘉丽一起等待白瑞德归来。从左眼到右手,触摸纸上的文字,去阅读、去体会书中人坚韧却又柔软的一生,那馥郁的芬香在心底一点点蔓延开。
  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唯阅读迸发的情感亘古不变。前人研磨执笔,后人品读,传递千年的情感。《巴黎圣母院》给予后人一部中世纪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即便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时不变的,是书中所道的温情、勇敢、爱恨。在飞扬的青春里,读懂万年依旧的阅读之美。
  在这一生兜兜转转的小城里,唯阅读可见世界之景。想象纯澈辽远的里维埃拉的天空,看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且听蝉鸣沉落,蛙声升起,远山与田野间回荡着少年的青涩,在阅读中半晌贪欢。
  我渴望生命中的种种遇合,某本书中的某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叫绝。他们等着,在神秘的两端,等着相遇的一刹那。
  遇见阅读,遇见所爱。

【人性之光】

小食中的人性之美
淮安外国语19级9班  董旨奕
  沉浸于《简·爱》,为它的小食。
  即使是在最困窘、最悲戚的时候,书中对各式点心的描写都足以令人心动。
  简·爱在盖茨海德的生活,满是屈辱、不甘与伤心。但总会有让我心生柔软的地方——“贝茜下楼去了一趟厨房,端上来一个小烤饼。”是的,在她最无助难过的时候,有“小烤饼”抚慰她。我几乎可以想象出这块点心的诱人模样:金黄的色泽,或许还缀着几点奶油,焦酥的外层,里面是入口即化的奶酪。
  不禁有那么点欣慰——也会有人像安慰孩子一样宠着简·爱,这或许是简·爱有这样艰难的童年,却仍能保持乐观、面向光明的缘故。
  罗沃德的生活,是各种规矩的束缚,以及难以忍受的餐点。
  因此,谭波尔小姐顶着压力为学生们争取来的一份加餐,更显得珍贵动人。
  尽管对这份加餐的介绍只有“面包和乳酪”简单的概述,我却把它们定义为美味的下午茶点。在那样糟糕的早餐后,有一份面包和乳酪,那是人间的至味!面包上涂一层或薄或厚的乳酪,既可以饱腹又可提供情感的抚慰。若有乳酪余下,大大咬上一口,让又咸又甜的滋味钻进胃子,却是人生一大幸事!
  谭波尔小姐带来的佳肴不止于此。
  在简·爱被勃洛克赫斯特近乎侮辱地指责后,是谭波尔小姐轻声让她走出了自怨自艾,甚至还为她和海伦准备了点心——“一小片可口却很薄的烤面包”、“一个大香草子饼”、“香甜的饼料和食品”,并“慷慨地把饼切成一片片”。谭波尔小姐在解决吃食问题时,更为简·爱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引领,让她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懂得收敛、沉稳。
  谭波尔小姐无疑是简·爱在罗沃德中最信任的人生导师,她的仁爱与博大,让简·爱在日后重遇困境时,冷静面对,理智思考。
  沼泽山庄中,戴安娜将面包浸了牛奶后,劝已饿坏了的简·爱饱腹。我一下子深为感触:“戴安娜掰下了一块面包,在牛奶中浸了一浸”。这样的吃法让伤心欲绝又饿又累的简·爱吃到了软香的面包。这又何尝不是戴安娜的体贴与温柔?这样善良的女孩,仅凭一个举措,就走进了我的内心。
  是的,稍留心一下《简·爱》中对用餐的叙述,你会发现,虽不多,简单却质朴,饱含着不同人的品格中的那一角柔软。无论是贝茜的关心,谭波尔的文雅,还是戴安娜的体贴,都用小食抚慰了简·爱,给了她慰藉与力量。
  我想,《简·爱》中的小食,流露出了人性的善良和人生际遇的精彩。
  我读《简·爱》,享小食,品人性之美。

如你一样好
淮安曙光初中 李静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看海看花看山谷,是为了享受生命这一场。
  《如你一样好》,初次看到书名时,我就莫名喜欢,五个简单的字给人一种希望的力量。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起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令我想要和“你”一样好。
  本书是关于20个女孩子的随笔故事集,这些女孩子或是作者的友人,或是同学,或是同事……而故事中的女孩子们有如你一样的好:简单、干净、聪明、可爱、善良、温柔、调皮、努力……她们努力工作,给生活以安定;珍惜爱情,给生活以幸福;热爱艺术,给生活以厚度;追求梦想,给生活以价值。她们也会为爱情欢喜流泪,傻傻付出青春和时间,也会为未来彷徨与不安,尽管会受伤,却始终保持希望,永远都在不畏不惧地成长。
  其实你不用跟任何人比,最最珍贵的是你自己。过度不当地“被否定”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它不仅让你不喜欢自己,陷入自卑中,甚至它会摧毁一个人对生活的渴望。时时在批判中摇摆的内心,怎么会有时间去积极、有条不紊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这种否定无论是来源于他人,还是来源于自己,都是要不得的。解决的办法是你真正的知道自己的价值,意识到你是独一无二的,别人不会再遇到第二个你,心底里生长起来的自我珍视是治愈烦恼的良药。
  本书前面讲了作者的日语老师小泽的故事,一个其貌不扬,但受学生喜欢的有人格魅力的人。“那种深深的自卑感压得我不敢和任何人说话,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走路时也总低着头。”这是小泽老师在给崇拜他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经历时的原话,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吧,从高考失利考到专科学校,再从捡到一张外国语学习班的宣传单后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了转系而努力,最后又考研到了北大,他说因为他的真心热爱才有了他的今天。
  “其实上天赐予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没必要去羡慕或和别人攀比,你要做的是低头去找自己喜欢的那件事,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地方,这时不论你站在任何人面前,都不会自卑,因为你手心里也有别人没有的。”
  生命有裂缝,光才有机会照进来。有时,我们以为不会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事偏偏不打招呼地就来了,这或许是生命在提醒我们需要换个思维方式,跳出桎梏的时候到了,在这个转折点,你如果成功渡劫就会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所以不要害怕,我亲爱的你,累了的时候不要着急赶路,好好拥抱一下自己,照顾好自己。
  这本书里记录了平凡又不平凡的事情,不是每个结局都美好,却是每段故事里属于主人公的最美好,有些故事甚至寻不到结尾,但这不就是现实的世界吗?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明亮、清澈、温暖,充满晨间露珠般向上的光辉。只愿,如你一样的好。

【名著大观】

嘉陵江畔的曙光
            ——读《红岩》有感
涟水滨河外国语初中20级5班 张议丹
  墨蓝色的天空如一匹深沉厚重的幕布,颜色深浅交映,与浩瀚的嘉陵江在苍穹相接。几片墨色浮云在一碧如洗的天空飘逸,寰宇苍茫,只有若隐若现的金光似乎积蓄着喷薄而出的力量。
  正如这光景般,山城重庆的共产党人迎着朝阳,进入动乱年头的又一个早晨。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势如破竹的解放军向大西南高歌猛进,已是强弩之末的国民党大肆搜捕、屠杀地下党,重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那鲜红火热的革命斗志如一轮朝阳,必将驱散重重白雾,在天际划出胜利的曙光!
  书中情节围绕两个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展开。入狱的共产党人在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不但英勇不屈,钢铁般的信仰却在烈火中淬炼得更加坚定。许云峰用流着鲜血的手指为战友挖出生命通道,自己英勇就义;江姐向敌人展现“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的铁骨铮铮;战士龙光华在生命尽头呐喊“指导员,给我一支枪!”还欲冲锋陷阵……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让我热泪盈眶,对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肃然起敬!
  在众多人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既有对丈夫、战友的温柔体贴,又有对革命、斗争的坚强勇敢。当丈夫老彭的头颅被高悬在城楼上时,她内心悲愤难抑,泥水溅湿了鞋袜,但她仍镇定自若地完成任务,之后才痛哭一场。在狱中,她面对冰冷的竹签、敌人的狞笑毫不低头,就义前对婴儿“监狱之花”投去最后的含情一瞥,梳妆整洁后从容就义。我仿佛又看到她柔美而坚定的微笑,其间饱含对敌人的蔑视、对死亡的坦然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那抹笑容随着她生命之花的凋谢渐渐隐去,却永不褪色,永葆革命光辉!
  阅读本书时,除了油然而生的感动与敬佩,我也不禁好奇:是怎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支持他们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永葆光荣初心?追溯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大多都受到反动派的压迫与蹂躏,他们曾是工人和农民,在如火如荼又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不断砥砺初心,积累丰富经验。而这一切,更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反抗压迫、当家作主的萌芽念头在心中觉醒,义无反顾投入革命洪流之中。正是无数中华儿女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才换得那轮朝阳的霞光万丈,换得人民的解放,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战争的硝烟渐已远去,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该赓续红色基因,继承先辈遗志,时刻以腾飞中华为己任。让先烈的精神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远处,嘉陵江上的太阳冲破浮云,如一枚金红的鸭蛋黄,在地平线上跃出美妙的抛物线。波光粼粼,百鸟争鸣,神州大地,万象更新。
                                           
贫瘠土地上的野玫瑰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枣庄翔宇中学20级16班 林蜜
  贫瘠的岁月,贫困的生活,怀揣梦想的凡人。
  艰难的时代,荒芜的土地,憧憬未来的农民。
  梦想,遥不可及;未来,岌岌可危。但希望,生生不息。永远执着,永远坚定。这就是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
  这个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同样的时间,有人为梦想而执着,也有人被现实逼得退缩。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期的长短决定个人的命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所以,真正清醒的人,做着最平凡的事,过着最平淡的生活,却仍旧忠于内心,向着希望走,去追寻青年的梦想。这是他们的选择,亦能决定他们的人生是物质充足还是精神富裕。
  那个年代“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有的人生而富有,有的人从出生就面临温饱的难题,有的人不学无术,肆意挥霍,有的人却节衣缩食也再没有读书的机会。人生本就不是那么公平,总有人能站在食物链顶端,有的人只能待在阴沟里,努力着,期盼着,等理想被现实打破又守着一丝希冀期盼。他们在懵懂的年纪,只能被迫长大,被迫成熟。这样的人如果能保持让他坚强起来的初心,有坚持下去的勇气,那么即使只有寒衣,粗食,陋舍,依旧忠于所爱,不负人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足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混乱的社会,有人逃避,有人抗争。正是有了那些敢于抗争的人,才有了后来的和平。倘若没有抗争,那社会应当如何?贫穷的年代,有人碌碌无为,有人辛勤付出,付出的人不一定有丰硕的回报,但如若没有这些付出,那社会又当如何?无知的社会,有人依旧无知,有人追求真理,才使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有了进步。总得有人站出来,为后人开辟一条新道路,为世人带来一份精神财富。
  人生总要有一次抛下一切顾虑,去大胆追求自己的梦,去努力拼搏。人生很短,才不想留下一丝遗憾。未来很长,值得你为梦想去挥霍。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有没有人能夺走你拼搏的能力。所以,我们能做的,便是朝着心中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去成为那片贫瘠土地上盛开的唯一一朵玫瑰。
  他们无坚不摧,也无所不能!
  他们在贫瘠之地毅然绽放!

【余音绕梁】

  《最后的灯塔》出自意大利作家保拉·扎诺内尔之手。从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我听见了每一个少年的心声与故事,宛如一台留声机;从他的多角度描写、仔细刻画中,我看见了那一个个笑着的少年,看见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就好似欣赏一部电影。
                                       ——温州翔宇初中19级3班 杨琼瑶

  我好奇地伸出手去,从排排书列中抽出它来,瞧见封面上的赫然大字“人间草木”,这顿时激起我阅读的欲望:人们常说,书中文字多数无聊,虽词藻优美,情感朴实,却总不能从中提取到热闹斑斓的人间味道。可我想,“草木”,意味着一草一木,“草”是人们观赏的风景,“木”是人们柴米油盐的搭配,那么,这两个词不正透露着丝丝缕缕的烟火气息嘛!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迫不及待翻开它阅读起来。
                                    ——涟水滨河外国语初中20级2班 潘智贤






上一篇:若有诗书藏于心(167期)
下一篇:此生不负书与月(169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