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法指导”系列之三:“学习注意力”的提高技巧(60期)

时间:2007-11-05 16:05 作者: 编审:


“学法指导”系列之三   

“学习注意力”的提高技巧

 (第六十期)
  

  “注意力”是人们信息时代的过滤器,是对于某一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学习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智力维持者,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任务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状态,具有较长时间的专注,并能排除各种外界干扰,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注意力”的提高技巧,是迈向学业成功的心理基础。

【实践技巧】

注意力的心理特征
宝应实验小学  姜成爱


    “注意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 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注意力”的一些心理特征。
1、注意力的“年龄特征”
    注意力是有年龄特征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延长,一般来说,2~3岁时专注时间10~12分钟,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这些数据一方面告诉我们家长,那种整天只想让孩子学习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提醒我们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时,要明白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延长注意力的“时间”,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创设等方面多花脑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其学习注意力的时间。
2、注意力的“兴趣条件”
    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孩子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甚至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力量的源泉。要激发注意力的“兴趣条件”,我们首先要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其次,就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注意力的“培养之道”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生活中常遇到上课思想开小差、写作业分心的学生,其实这一切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在西方和日本一直流传着一种大脑抽屉练习方法,即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思考题,然后在四分钟内开始思考第一道题,过四分钟后,你停止思考第一道题,活动一下手脚,马上进入第二道题思考,就这样,你可以连续思考三至五个题目。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能让你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并思维敏锐。除专业注意力训练方法外,家长或教师平常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因为良习的学习习惯与高效的注意力是密不可分的。
4、注意力的“短期波动”
    一个人的注意力会受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留意学生注意力的这种“短期波动”。当具有良好注意力的学生突然出现某种“波动”时,要认真分析产生“波动”的原因,与其交流,了解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时,对于这种“短期波动”没有即时关注,任它自由生长,那可能影响学生以后学习注意力的有效提高。

“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诊断报告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高谋


病名:暂定为“注意力分散综合症”
患者:少数学生
病症多发时间:课堂上
发病症状:
1、不能专注: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事常有始无终,容易分心;
2、冲动任性: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按规范控制自己的言行; 
3、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动个不停,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喜欢与人争吵;
4、自控力差:不遵守秩序和规则,不听教师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自卑心理强,缺乏自信,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 
5、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极不稳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病情分析:
a、生理因素:脑组织器质性损害,许多有此症状儿童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包括母孕期疾病、抽烟、酗酒,分娩过程异常等,孩子出生后l~2年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儿童,亦有可能因为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环境毒素——许多小食品或成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剂类等,以及糖份过高,血液中铅含量过高,或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少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c、心理因素——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或其它原因常受人冷落,为了引人注意,使人关心他,便有意地以行为吸引大人注意来达到目的。
d、社会因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老师的希望值过高,外界的竞争太激烈。当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以造成长期的注意力不好,亦可为逃避大人惩罚而表现出来。
治疗方案:
方案一:家长态度的转变 
    家里一旦有这样的孩子,要正视现实,不急不躁,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不要过分责骂,惩罚或放任不管。观察他的改变,对他的要求一次不要太多。多注意孩子的长处,多表扬他的优点。 
方案二:生活作息的安排
    家长可为孩子设计每日活动安排表,让他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每日要为孩子安排固定的运动时间,让孩子发泄精力以满足他好动的需要;另外,要安排安静与专注时间,如静坐听音乐、听故事、看图书、下棋、拼图、玩积木等,让孩子放松自己及培养其安静和专注的能力。 
方案三: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习环境的摆设,要尽量简洁和安静,减少他能看到的玩具和听到声音的干扰,要多提醒他不能随便离开座位,或不能做其他事情,给予他必要的限制。 
方案四:良好行为的强化
    当孩子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如做作业比以前集中,小动作比以前减少时,上课比以前认真,应给予及时表扬和奖励。

浅谈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 
宝应实验小学  仲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洒满心田”。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1、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伊始,小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下”导入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或者创设情境等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的到来。
2、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准备自已的发言,同时,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
3、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平时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一个学生对学习是否关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证课上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如果学习目的不强,就会使学生对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注意的内容,如请注意听讲、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这个问题等等,具体明确地告诉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组织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学习。

【编辑言论】

“学习注意力”的提高技巧 
■ 朱斌 


    在21世纪的网络技术时代,各种信息正通过互联网充斥着学生的眼球,使学生面临着信息选择的困惑。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所说,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而在于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人的“注意力”配置效率问题。“注意力”是我们接受挑选的信息所必经的一个选择的认知过程,是对于某一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而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信息选择与处理的过程,需要我们对学习任务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状态,具有较长时间的专注,并能排除各种外界干扰,从而最大限度地集中“学习注意力”,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注意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智力“维持者”,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条件,更是任何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心理基础。马克思曾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提出了“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的著名论断,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注意力的广度、分配、转移和稳定性,则是衡量“学习注意力”集中水平高低的标志,注意力的广度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楚地察觉或认识的对象数量,注意力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注意力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力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是不一样的,良好的“学习注意力”品质既要求学生能够对某一学习对象保持持久的稳定注意力,同时要求能够主动迅速地转移注意力。为了提高“学习注意力”,学生需要掌握以下一些训练技巧:
(1)“学习注意力”的游戏训练;可以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有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号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2)“学习注意力”的抗干扰训练;可以有意选择在闹市人杂的地方读书看报,训练自己排除环境干扰的能力。毛泽东年轻时为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曾常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后来不管环境多么嘈杂,他马上就能进入专注状态,对周围的一切置若罔闻。
(3)“学习注意力”的咀嚼训练;国外一些行为研究已表明,咀嚼口香糖可以显著增强记忆和注意能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周晓林教授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对实验对象进行扫描对比,发现口香糖咀嚼增强了某些脑区的活动,显著提高了这些脑区的血流和供氧水平。他认为,咀嚼与记忆、注意等认知活动共同使用了脑内的一些重要区域(如丘脑、脑岛等),这也许正是它们相互关联的神经基础。美国的一些学校,已尝试在考试前为学生派发口香糖,以帮助考生舒缓紧张情绪,提高学习和备考的注意力。
(4)“学习注意力”的凝视训练;可以经常用双眼长时间地凝视某一东西,如窗外的树枝、手头的铅笔等,这样长时间进行训练,人的意识范围会逐渐变窄,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很多科学家在思考问题时,喜欢双眼盯着窗外的松树枝,不久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忘我的工作去。

【专家视点】

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 卢勤


        孩子注意力跟父母的言行有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做事集中精力,孩子无形中就会养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我们曾经采访过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后来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响很大。有一个孩子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玩的时间很充裕。人家问他为什么学习那么好呢,他说关键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从来不分心。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他说你看我爸。他爸爸是一个学者,经常写论文,非常专心,喊爸吃橘子他都不吭气。从小看爸爸这样,就跟着学,人家叫他去玩,他说我还没有写完作业,就这样形成习惯了。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家长有关系,孩子写作业,家长打麻将、看电视、看球,你的状态在运动之中,孩子就坐不住。
     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的习惯,我有两个建议:第一,最好在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家安定一下,到晚上把大灯关掉,小灯打开,大家都在自己的桌前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到家里有学习的气氛,就养成了习惯。第二个建议,别总对孩子说你瞧你怎么就坐不住,你瞧你坐的什么样,坐不了几分钟就出去跑。这些话就是在塑造孩子,孩子脑子里就会形成我就是坐不住的孩子,我就是出去跑的孩子。我跟孩子接触的时候常常是另外一种方式,我老说,你瞧孩子,你做得多好多专心!你越说他就越专心,因为你给了他一个正面的形象。如果一个孩子玩电脑很专心,他就知道专心是什么感觉,我们把正面的东西描述得具体一点儿,把负面的东西慢慢地在孩子字典中去掉,这样孩子就能走正道了,不要把他看成病人。看成病人之后,家长的焦虑使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本来不多动也多动了,人都是这样的。多接触正面信息,慢慢地孩子就会更阳光一点儿,而且更能够踏踏实实的。
  关注孩子注意力集中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关注呢?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注意力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内容。怎么培养呢?可以让孩子把脑筋开动起来,凡是比较活泼的孩子,思想就比较活跃。老师上课、爸爸妈妈说事时,最好让我们孩子的脑子里出现一个图画,全部形象化,脑子不停地转,出现图画。记忆这个东西,死记硬背是记不下来的,一般变成图画就都记下来了,然后再用语言描述图画。
  所以最好让孩子学会绘画,把想的、说的画下来,变成形象思维,利用形象思维注意力会集中在图画上,老师讲课的时候眼前会浮现图画,这算是一种训练的方法。
  还有一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段时间后,就要换点别的,长期做一件事情就会疲劳,永远都处于不集中的状态。所以家长要控制一下时间,该集中的就集中,什么都不说,该玩的时候就不提学习的事,专门玩,孩子能控制自己,这叫好习惯。一般21天能养成一个习惯。
  比如说孩子写作业,要专心写,不仅为了写作业,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这段时间不干别的,今天什么事都不干,就是在专心写作业上下工夫,每天督促一下,让他在几周之后养成这个习惯,慢慢来,一点一点来,看到孩子的进步。当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老师反映给你的时候,家长千万别着急,不要原封不动地把老师的话告诉孩子。
  有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告诉我,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对他母亲说你的孩子跟人家差多了,坐不住,人家能够坐半小时,你的孩子才能坐十分钟,妈妈听了当然很伤心了。回来以后孩子问妈妈老师怎么说的,妈妈笑着说老师夸你了,说你过去只能坐十分钟,现在能坐半小时。孩子兴奋了,我能待的时间更长一点儿,下次坐的时间就比第一次坐的时间更长一点儿。妈妈从来不拿他跟别人比,她觉得孩子原来只能坐半小时,现在能坐40分钟真是了不起,在不断的进步下,孩子最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听了这个故事挺受启发的。爸爸妈妈用耐心、专心来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这可能对孩子一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有一点,孩子跟你说话的时候手里千万别拿东西,专心致志地听他说话,尤其是小孩子,从小形成这种印象,他做事就能专心。养成一个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益。
                                                     ——来源于《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深度广角】 

谨防注意力缺陷障碍


    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俗称多动症,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神经生理疾病。它不是孩子任性、不听话的结果,而与遗传、大脑发育延迟以及社会因素有关。虽然大多数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问题的孩子在成年以后,很多症状都会缓解,但是这将意味着他们将付出比同龄孩子更多的努力和战胜更多的困难。因此,家长需要谨防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做到及早发现与治疗,以免廷误时机,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注意力缺陷障碍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表现:
1、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在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上的异常。这些有“注意力障碍”的学生很难在较长时间里维持注意力去从事某一活动,例如每节课听5~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完成父母分配的任务,但是做自已感兴趣的事情维持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他们从事一项活动时容易分心。在上课时,只要听到教室内有一点响动,他的眼睛立即循声而去,窗户外面有人走过,马上就转头张望。他们经常丢三落四,把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丢失在家或忘在学校;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只有1个小时的作业,他们常常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东西,2~3个小时也不能完成,经常家长需要在旁边时时督促。
2、冲动控制能力差
“冲动控制能力差”表现为:耐心差、不能等待、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低。“不能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是这类儿童的突出特点。他们在集体游戏或比赛中不能遵照游戏规则等待按次序进行而是插队抢先。他们经常去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与同伴时常发生冲突不受人欢迎。他们平常行为鲁莽行事不考虑后果,凭一时冲动把原本良好的愿望变成不好的结果。他们有要求时必须立即得到满足不能等待;而遇到挫折时不能忍受,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甚至常常会动手打人,导致别人受伤害。由于难于接受社会性规矩的约束,他们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受到老师的批评、学校的处罚,而且这些错误经常重复发生,难以改正。
3、活动过度
    他们躯体活动明显地比别的儿童多,精力旺盛,不能安静下来。他们喜欢户外活动,走路时喜欢蹦蹦跳跳。在家里,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常常从一张椅子跳到另外一张椅子上,或站到沙发靠背上,爬到桌子上,家里的弹簧床成了他们的“跳床”。在学校,他们上课坐不安静,做小动作,玩文具、书本,用手去撩拨邻座同学,或弄出特殊噪声,下课后在教室内外追追打打,高声叫喊。平常他们好争吵,爱插嘴,很难静下来倾听别人的谈话。
4、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的学业一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在学习成绩的下降,一般各门功课都会下降,但随儿童对不同科目的兴趣不同而有区别,不喜欢的下降明显,感兴趣的保持较好。另外,多动症儿童成绩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家长与老师管得严格一些时就上升,放松管理后又下降到低谷。多动症儿童几乎90%学习成绩差。
5、感知觉功能异常
    多动症一般没有神经系统的异常,但是部分患儿存在感知觉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生理功能的异常。翻掌等活动不灵活,拿筷子、握笔书写、扣纽扣、系鞋带、做手工操作等动作笨拙,手眼协调性差,左右分辨困难,阅读时眼球运动不协调,认字时把偏旁相近的字搞混淆,如6与9、b与p之间区分困难。
6、品行问题
    部分多动症伴有违抗性、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如在家违抗父母的命令,故意与父母对着干,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违反学校纪律,说谎,打架,逃学,旷课,外出不归等。
7、社交问题
    大约一半以上多动症儿童有社会问题,他们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发号施令,干扰别人游戏;常缺乏社交技能,不尊敬长辈,不能与小伙伴合作,在游戏时不守规则,不能依次轮流等待;他们不能体察别人的感受,例如开玩笑引起别人恼怒时不能及时转换话题;对人有敌意,遇事总是从坏的方面猜测别人,在和同学产生矛盾时常采用语言和躯体攻击的方式解决等。
8、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表现为烦躁不安、激惹、不高兴,遇到不愉快的事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自已的不快,而总是发脾气,起极端,甚至出现对抗大人,攻击他人的行为。
    对于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孩子,一个黄金法则是“周围的干扰越少越好”,家长或教师要尽量减少他们身边的干扰源,并尽早请专家帮助他们治疗。


上一篇:“学法指导”系列之二:“学习思维”的训练方法(59期)
下一篇:“学法指导”系列之四:“学习记忆力”的指导训练(61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