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法指导”系列之五: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2期)

时间:2008-01-08 16:57 作者: 编审:

 
“学法指导”系列之五——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十二期)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在一个终身学习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贯稳定的自动化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行为表征。让我们带着良好的习惯上路吧!



【经验展台】

带着良好的习惯上路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48班  王神勇

  “习惯”是什么?拥有良好品质的人说,习惯是一艘通往成功彼岸的帆船;骄傲自大的人说,习惯是一艘通往死亡殿堂的快艇;更多平凡人说,习惯则是一艘勤奋劳作后满载而归的渔船。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诚然,习惯是重要的,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人生的意义更重大。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这是对2006年感动中国的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他养成的这种良好习惯不仅让他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更让他为人所敬仰,成为感动中国的著名学者。在钦佩之余,我们还应该去学习他那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俗话说:“养成坏习惯容易,要除去一个坏习惯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曾有报道说:“某省状元被某重点大学录取后不久,又辍学回家。”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原因,还是与习惯有关,正是由于这些人,平时的生活圈太小,与外界不进行交流,产生了自闭的习惯,进入大学后,无法与室友交流,有的甚至生活无法自理,造成辍学回家的后果。
  年轻一代的我们,面临的人生旅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在这个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上许多坎坷,如果我们拥有了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些困难定会迎刃而解。带着良好的习惯上路,让我们在人生的学习路上轻装而行!

播种良好的习惯种子
宝应实验小学 吴昊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播种良好的习惯种子: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主动提问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大胆提问则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得到升华。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通过历史故事、诗歌、名人名言等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老师的演示动作、表情、手势、语言等诸方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使其具有自豪感。即使学生提的问题不相干,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说明课堂上不能解决的原因,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
2、鼓励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课堂上该学生做的老师绝对不能代替,该教师做的也可以放开让学生先去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智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会学生思考,使其受益终身。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设计“创新”的训练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特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做作业前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其次要养成审题的习惯。读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有时相差一个字,题目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思,读题后,弄清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再次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清楚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而去抄袭。最后要养成对完成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应鼓励学生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对前一次作业进行反馈。

两个应该培养的作文习惯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 卢晓平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作文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与“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两个应该好好培养的作文习惯。
1、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
  “标题亮丽,文自生辉”。作文角度确定好后,文章也就有了立足点。那么,怎样才会使你的文章给人以漂亮的“第一印象”呢?这就需要拟定一个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好题目,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时也可调动读者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习作指导课——《有声有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于老师开始就在黑板的重要位置写了一句话:好题文一半,首先向同学们道出了拟题的重要性。于老师在出示四个可供选择的作文范围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内容,并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思考,确定一个新颖的作文题目。学生作文写好后,于老师让学生报出自己拟定的作文题目,并进行交流、比较,相互取长补短。最后让题目拟得好的学生读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强化“好题文一半”,这对那些认真拟题的学生也是一种极高的奖赏。于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自始至终都高度重视指导学生怎样拟一个好题目,的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给文章拟标题要力求鲜明、确切、简洁、活泼、有新意。好的作文题目要么能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想像,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比如《日记的秘密》就比《她的日记》更能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要么通俗明了,妥帖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例如《在先烈浴血战斗过的土地上》就比《我爱家乡的土地》有特点。当然到具体给文章拟题目时,还是应该根据文章的需要来决定,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写人记事,写景抒情,咏怀状物,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文章,各有其特点,不要用一个框框去套,否则就容易雷同。
2、文章不厌百回改
  叶圣陶先生在1919年就提出了有关作文教学的重要观点:“批改实为作文教授之要着。”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他又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显而易见他是十分重视作文的修改。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让我们再次回到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去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当不少学生写好文章后,于老师并没有急着去组织评讲,而是要求小朋友们反复至少念三遍。同时转身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写上:再念、再念、再念,这令人费解的话,并告诉学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的话,他提醒我们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反复地念自己的作文,认真地修改。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于老师还特别要求保留修改的痕迹。这一做法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修改三遍过后,正在洋洋自得时,于老师又要求学生大声地读自己的文章,要求他们再次走进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从每个学生的圈画涂改的稿本可见学生不仅做了,而且做得的确很认真,这与于老师不断地唠叨是分不开的。课堂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写出(严格地说是改出)很不错的作文,我想这完全得益于于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
  作文的批改应鼓励学生自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张志公老师提出的“改文三步法”,我觉得对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是很有帮助的。“改的头一步就是删”,把该删的和可删的地方统统删掉。“第二步是补”,对于文章本来就缺少点什么东西的地方,就要补充、充实。“第三步就是推敲全篇的逻辑结构,看全文的表述、前后的联系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严谨缜密。

谨防不良的学习习惯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杜艳堂

  每次考试后,总有同学向老师唠叨:我认真复习了,付出的比别人多,却为何比别人考得低呢。其实这些同学应该好好检讨自己,考试失利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在学习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是阻挠成绩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这样一些不良习惯对学习的影响很大:
  1、学习准备不足。具体表现在不提前预习,对老师新授内容一无所知;不做好上课前的生理准备,预备铃响,才急急忙忙地去上厕所;老师进了教室,还沉浸在课余游戏的欢乐中;上课了,还在找书、找笔,找资料;交作业时,又是忘带作业本了。
  2、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够。老师提问后,总能看到部分学生既不讨论也不沉思,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他们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同学或老师的答案,然后一字不落地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同学看似学习认真,实则缺乏思维的互动,学习效果很差。
  3、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剪手指,看小说,说闲话,窗外稍有风吹草动就翘首观看,同学的一句无心之语就会引发他丰富的联想。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自习课时频繁上厕所。
  4、复习不及时,练习不反思。“温故知新”的道理同学们都懂,但作业一多,复习就不及时了。有的同学是作业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5、学习没有计划性。有许多同学从不计划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作要求,就概不理睬。从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只是为了作业而作业。谈起学习负担,总是叫苦不迭,累不可言;说到学习成绩,那也肯定是羞于启齿。
  6、不讲究学习卫生。有些同学为了多睡一会,宁可不吃早餐。也有些同学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无逸,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睡眠不定时。还有同学喜欢睡前躺着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这样天长日久,必将影响身体健康。

【他山之玉】

陪伴学习的几个好习惯
■ 宋少卫

  在我上小学之前,我就很喜欢看小人书和编故事。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学习习惯之类的事,只是每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喜欢相互猜故事情节。后来,就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看书的时候,先看名字,然后,自觉不自觉地就在头脑中思考,这本书可能讲什么?这样一来,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效率就特别高,因为我不断地在自己的构思和书本身的内容之间切换对比,而这种对比会大大加深记忆痕迹。另外,这种做法也有助于提炼书的内容主线和逻辑变化,从学习感觉的角度上来讲,这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框架感。因此,“看看书名,猜猜内容”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我很喜欢思考和创新,不管是在中学、大学上学的时候,还是后来的工作中,我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出奇的点子,这些点子常常对我的学习和工作帮助很大。比如:我在1988年高三的时候,创新了出题法学习。具体说来,就是针对数理化三门课采用自己出题的方法来复习,效果非常好,近几年,我把这一方法归入了“学习的角度”范畴中。后来,我在认知心理学的学习中,又将短时记忆的规律和文综学习相结合,提出了分层分类法。其实,让自己的思维具有创造性很有意义,这经常需要思考自身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很多旧知识随时保持在活跃状态。“看看新知识,想想旧内容”,这是对“温故而知新”的换位解释,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
  此外,“经常积累”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学习习惯。我有一个很好的座右铭,那就是“日思一获,日思一过”,每天想一下今天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失误,这会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充实,并且给自己一个重要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每天都在成长!如果打开我的手机,你就会看到,我在手机里储存了上千条草稿短信,这些短信大多都是我自己输入进去的。有些是我的人生感悟,有些是听到的重要信息,有些是偶然想到的创新思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将它们记录下来,以免遗忘。有些内容反思之后,感觉没有意义的;或者是很有意义专门整理过的,就可以删掉;另外一些则保存其中,也许会在某个时候,你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收获。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会说,我怎么总是没有灵感?事实上,并非你没有灵感,而是你没有及时捕捉。灵光闪现的瞬间,你只是退而观之,长此以往,对于灵感你就会变得无动于衷了。
  关于学习习惯我还要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适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有差别,大家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具体调整。总的来说,积极主动的习惯和方法是好的,高效便捷的习惯和方法更是好的,有趣生动的习惯和方法则是最好的。

——来源于《新浪教育》

【专家视野】

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学习习惯
■ 魏书生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的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编辑言论】

学习习惯:一种行为的力量
■ 朱斌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一人类行为与命运的链条,突显了习惯的中介价值。习惯是人类支配自身行为的一种力量,它形成于自觉的行为过程中,同时又自觉地引导着行为方向。
  在一个终身学习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贯稳定的自动化学习方式,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行为表征,是学习的行为力量,是每个人终身学习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习惯有良莠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不良的学习习惯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制约着潜能发挥。
  众多的教育实践证明,帮助学生纠正一个不良学习习惯,比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在心里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越早越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如端正写字、按时作业、认真听讲、科学用脑等习惯,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步提出新的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如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课堂讨论、质疑现成知识、锻炼发散思维等,这一切学习习惯的培养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我以为,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纠正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获取知识、增进智慧的过程。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包括:合理计划与安排时间的习惯,正确读书与写作的习惯,科学用脑与积极思维的习惯,自觉预习、专心听课与科学复习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诚信考试的习惯等。同时,需要谨防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如学习没有计划性与时间观念,学习姿势、方式与态度不正确,读书、做笔记与查资料等自学的基本技能欠缺,对现成知识或答案缺少质疑、批评与多角度验证的创新思维等。
  教师要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记录下与学生学习习惯相关的行为,并进行随机、个别指导。每一学段的起始年级,教师要告诉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编制一个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记录表,教师和家长一起对学生在校和家里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出现的不良学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一段时间结束后与其进行一次集中反馈交流,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其良好学习行为表现,同时反馈其不良学习行为出现的频率,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暂时缺点,通过有意识地规避训练,最终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与习惯。


上一篇:“学法指导”系列之四:“学习记忆力”的指导训练(61期)
下一篇:“学法指导”系列之六: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63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