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如箸(170期)

时间:2022-01-07 08:46 作者:林云霞 编审:向宇
落笔如箸

  写作难不难?对初写者来说,难。编辑看稿,遍地破绽。不说取材平庸,思想缺失,内容空洞,光是语言关,就没几个真闯过去了。删、截、换……每次编过来,都吐槽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职失败。
  写作难不难?对任何人来说,写多了都不难。你看,本版文字都是大白话,记叙的都是家长里短,寻常工作,可滋味醇厚。
  于是,欣欣作慨:写作如下筷,能箸便能著。 


【探源】

为什么要“勿忘传统”
温州翔宇中学 叶玉林
  今天是冬至,网上线下都有浓厚的节日气氛。今天的中国人,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时代,打开手机,就有很多可以满足我们精神生活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过冬至这样的传统节日呢?
牛津大学温州籍学者项飙曾讲过日本一家料理店的事。这家店很有意思,他们只做一种料理,叫天妇罗,其他什么都不做。他跟店里的厨师聊天,那些师傅拿起一块海胆,就给他讲跳到海里面去捞海胆的那个人,然后讲这些海胆怎么样从濑户内海运到东京,再运到料理店,厨师说这一个海胆里包含了很多人的劳动。厨师去做天妇罗这份料理的时候,会抱着一种敬畏之心,非常认真地做:认真地加上面粉,加上油,做好后再恭敬地把这份料理捧到客人面前。这个店的厨师看待做菜,是把自己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联系了起来。这有点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从某个意义上讲,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来的。用英语说“我出生了”,用的是被动时态,意思似乎是在说,“爸爸妈妈生了我,但没有经过我的同意。”然而,换一个视角,你会发现,在你出生之前,世界就在呼唤、等待你的到来,你从来不是辽阔宇宙中的孤儿。
  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那么,父母的生命呢?也许在北宋末年,长江岸边,几个渔民救起了一个落水的行人。这是你的先祖。然后,清代,一群将军阻止了一场即将毁灭整个村庄的战乱,而这个村庄正生息着你的前辈……经此类推,千百年间早就被彻底遗忘的一件寒衣、一碗稀粥、一剂汤药、一块跳板、一柱手杖,都可能与你的生命有关。世上全部善良的点点滴滴,粘连了时时有可能中断的游丝一线。连我身上的文化,也有绵长的因缘。”
  所以,当我们说勿忘传统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呢?不过是在说,我们如何看待与世界的联系,或者如我们熟悉的那句话,我们如何与整个世界站在一起?这样看来,谁能说,遥远的传统,和农耕时代的节日,与你我无关呢?你和我,虽然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然而我们也处在中国千年文化的伟大传统之中,也被这样的传统所塑造。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像春节、端午、中秋、冬至,我们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中学会尊师、重道、兼爱、尚贤,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在这样的传统中发现我们与世界、与历史、与他人的深切联系。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说,“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在冬至时客居在外,孤独地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然而,令他安慰的是,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家中的亲人一定在想念他。是的,远方有人在想念我,而我在这里想念远方。这是农耕时代的温柔,也是每一个现代人的渴望。
  或许,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人都有自己的孤独,但当我们深刻地进入我们的生存处境,进入那由漫长历史积淀而来的传统,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约翰·多恩在诗中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寒冷冬天真的来了,这样的时候,吃点汤圆或者饺子,打一个电话,给人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份帮助,或许会让你想起,这个世界有爱你的人,也有你爱的人,你与他们息息相关。愿你珍惜眼前人,也愿你一生对伟大的传统充满温情与敬意。


【俯仰】

拐弯的跑道
温州翔宇中学  汉赋
  自认为我和儿子之间是无话不说的,代沟问题不会对我造成困扰。后来知道,没代沟只是自我感觉,所谓无话不说是存在对话条件的。
  哪怕是父子,有些话儿也未必非得说出来。
  从他高中毕业,甚至从进入高中开始,做父亲的就渐渐堆积着一些话,憋着,再憋着,不能一吐为快了。例如,中考后的高一预补课他根本无心恋学,别人努力他心猿意马只顾玩。我和他妈妈也提醒,但我们也都知道,说几遍没用后就没有重复的必要了。担心是担心,倔强却也倔强,向来不赞成四十五分钟之外还得去辅导机构的大人仍旧不提倡补课,这对小孩而言是打准腹部——正中下怀。回头看起来,这种“共识”导致的结果很严重:一个学期后他的成绩不升反降,化学、数学等需要多做习题的学科不可救药地成了拖腿部分。
  高二选科,我们权衡再三推荐物生,他执意要选物化。我们猜测,选这个只是虚荣心作怪,毕竟物化是全校尖子生才会选择的硬骨头。选就是一种资格,甚至是资本。反复跟他说了两回,在他确认自己能追上同班同学后,我们习惯性地将选择权归还了主人。
  高二升高三那年暑假,2013年夏天,学理科的他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已是危机四伏,哪一科都不强,化学太难了,他被绊住了——别说名校,连本一都有些悬乎。在我们竭力劝说下,运动天赋很好的他,终于同意走高水平运动员这条捷径并迅速行动起来,每周末都训练到汗流浃背。 
  世事难料,正当我们为他积极创造直升条件时,变故猝不及防地来了:或许是为了给班级加分,或许也为了耍酷,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他鲁莽到连热身都没有做就直接百米冲刺。冠军是拿到手了,但大腿肌肉拉伤了!
  这一次受伤加上之前训练的陈旧伤,直接影响了他的体育高考,进而影响了人生走向。如果不是发生这事,在此后不久的上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考中,他肯定能顺利过关,那就不会有出国去E城这档事情了。
  上海遇挫后,最难受的不是当事人,而是作为父亲的我。他岁数小,夫人承受力有限,我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当有人关心地追问进展,我说:“现场测试只是参考,还要看高考成绩和省招办运动成绩复测的。”其实,那时我已明知心仪地上海高校无望了。我不断鼓励自己:大地宽广,即使残酷事实落地,我们也可以绕道或者蒙上眼睛。
  好在高考文化成绩发挥还好,远超本二;省招办的运动成绩复测也顺利通过了。焦急中,有朋友张罗着要帮忙将他送进北体等知名高校。我犹豫了。
  孩子未必知道,我们不会真去读体育专业的,之前选上海那所高校,也只是“借壳上市”,梦想最终能转专业去读理工科。当伤情挡住了去上海高校的路,当原本可以依靠的山变身成为松软的沙堆时,无奈之下,一家三口合计了一下,做出了艰难而疯狂的决定:出国吧。
  2014年那个漫长的暑假终于结束,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在朋友们的指点帮助下,汉顺利地被清华留学通录取。
  2015年春末,他在家人目送里飞出国门,一个人独自去解锁父母都胆怯的新世界。

【时代】

母亲
枣庄十八中  王黎明
  母亲现在已经65岁了,她一生都住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言辞,未曾出过枣庄这个小小的城。
  她的本分、实诚、勤劳、隐忍,在乡里有口皆碑。现在,人到中年的我时常被同事调侃忒憨,我并不感到羞耻,这是母亲教给我的可贵品质,是母亲的教育,使我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在生活中本本分分。
  母亲对知识充满了崇敬,每次我回家,她总想把自己认为对的知识告诉我,念叨电视里的专家说了什么,你们要多看看新闻,有空多学习,在单位好好工作,把学生教好。我嫌她烦,总忍不住打断她:“别说了,你听都没听准!”母亲往往会一怔,长长地叹口气,自言自语道电视里的专家是这样说的哟,再继续忙她手里的事情。
  今年端午节第二天,父亲打电话来说:“你妈从墙顶上摔下来,胳膊动不了了。”我赶到医院,医生说母亲的右肩锁骨断了,需要手术。我埋怨起来,说她这么大岁数,上什么墙顶。母亲歉意地辩解:“我也才满六十,上个墙顶赶个鸡怕什么,谁想到……”我生气地打断:“六十好几的人了,不能干的事就别干啦!”母亲忙解释:“我觉得多喂几个鸡下蛋,你们吃了好,比买的强……”
  她姓贾,我是到初中才知道,因为平日里父亲从来不叫她的名字。她比父亲大一岁,嫁给教书的父亲时已经26岁,又不识字,这多少有些高攀的意味,因此也受了不少婆家的气。可是母亲能隐忍。我现在仍能回忆起很多这样的生活场景:她一手抱着我弟弟,一手扶着扁担挑水;她深夜里披着薄袄在油灯下做家务;她用破旧的床单背着我或弟弟在田里干活……如今退休在家的父亲,对母亲多少是有愧疚的。他年轻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里顾及很少,是母亲担起了一家的生活,也担起了我和弟弟的教养。
  现在,母亲住院,父亲跑前跑后,任劳任怨,母亲偶尔任性埋怨,父亲也默不作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是爱情之外还有亲情的味道吧。鬓发斑白,身形日渐伛偻的他们,现在品到了其中的甘甜。


【话题】

关于课堂
监利新教育学校徐国喜老师提出的语文课堂忧思——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教学就是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建构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建构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关注课文“怎么写”,只有老老实实回归语言,才是语文教学的态度。
  但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从语言文字的表面轻轻滑过,没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语言、细细地品语言,只追求预设的答案与结果。还有,老师们的教学过程设计都会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但观察老师们的课堂,大部分活动都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组合作都是流于形式。教学形式本质上依然比较单一,以教师讲解、提问,学生回答为主。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王英老师谈戚成林老师的作文课——
  戚校长在整体构思上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图片引题”“点题深入”和“总结归题”。课程以一张图片开始,给予学生思考的情景,然后通过提示将情景拉入到校园生活中,学生一下子感觉到这就是身边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就有了太多的东西可以说。再进一步点题的时候,戚校长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性体悟,另一部分是理性总结,感性方式依旧以图片为主,让学生看几张校园中不一样的银杏树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图片,依靠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教师把各种想法汇总,由此,感性层面的学习任务完成;教师很快从学生的众多想法中,抽离出一些共同的角度,分别是时间、空间等,并且自己加了文学、文化等比较抽象的角度,让学生的理解不知不觉中上升到理性层面,成为可以有意识运用的技巧。最后一个部分,出示另一个事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自己要写的点。

监利新教育学校刘西红老师分享“跟课文仿写”的教法——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新闻阅读”这个单元,了解了消息、通讯、特写的不同点,周末我布置了采访作业,并拍图,返校后每个组选一个人的采访提纲写新闻,做手抄报;第二单元学习了“传记”的写法,于是我们仿照丛书二中《老舍小传》让同学们给自己写了一个小传。我们读了《红星照耀中国》选取自己喜欢的革命先辈,先做人物思维导图,然后形成一篇他传;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背影”亲情的文章,仿写了这篇文章的铺垫手法;学了“白杨礼赞”仿写了这篇文章的“回环反复式”的结构;学了《周亚夫军细柳》后,仿写从中学到的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性格的手法……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新入职杨凤老师在观摩李光明老师的课堂后感叹于理想课堂使用——
  李主任没有直接讲解题目,而是带领学生回顾做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设(元)、列(方程)、解(未知数)、验(答案),让学生有一个条理清晰的解题思路。接下来实题演练,是最常见的螺丝螺母配对问题,他先带领学生分析题目,提问其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详细作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讲完例题后,接下来几个题目他让学生自主书写与订正。之后的课堂展示,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讲解的过程,李主任没有拘泥于书上的题目,而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在足球场上看到的黑白相间的足球,联想到创造一个求足球上白皮数量的题目让学生探究,这也能间接影响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总体来看整堂课有小组讨论,有课堂展示,有自主订正,完全符合翔宇理想课堂的模式,收效卓著,让我感叹。

关于育人
监利新教育学校朱芹老师陈述用智慧代替情绪化解师生冲突问题——
  “陈同学,你听到没,让你站起来!”我提高声音,放缓语速,又强调了一遍。
  “我就不站起来,不想站起来!”男孩撅着嘴巴,愤恨地回道。
  “那你为什么总要捂着嘴巴,侧向同桌,与他窃窃私语?刚才我就走到你跟前提醒过你,如若再交头接耳,不能保持安静自习,就请你站起来,可你一而再再三地违反课堂纪律,现在必须站起来!”我一边压制着怒火和即将爆燃的情绪,一边铿锵有力地吐出这些字句。
  “我就不站起来!”他倔强地吼叫起来,眼里射出一束恶狠狠的目光。
  尴尬的场面,凝固的空气……全班同学的目光像一个个聚光灯,朝我这边射过来。一时间,我体内的呼吸声、心跳声仿佛被无限放大。
  “好的,你不想站起来,也不愿站起来,是吧?行,那就不站了,这样吧,老师委屈点,老师走到你跟前站到你旁边。”我一边按压住怒火朝他走去,一边缓和了一下语气,走到他跟前后,然后对全班的同学露出微笑,说道:“不就是站与不站的问题嘛,又不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那么严重,不站就不站,来,陈同学,你坐好了,就安稳地、舒服地、享受地坐在位置上!”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张凯旋老师以小王同学为案例,为被忽视的群体发出呼吁——
  小王这样的孩子,默默地在自己的天空里安静着,不惹事生非亦不张扬喧嚣,是极容易被忽视的。他们下了课或许还有点生机,上了课便成了木头人,悄无声息,就像教室里没有这个人似的。他们孤独、缄默、倔强,甚至于木讷。但是他们有和我们一样的自尊,和我们一样在意自己的家人朋友师长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当渴望汲取的光芒一点点从手指的缝隙里溢出、消散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敏感脆弱。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朱子璇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时间会说话”——
  时间会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时间会告诉我们那些难题的最终答案。
  ……闪着光的小朋友,描着彩的小朋友,年轻无畏的小朋友,永不疲惫的小朋友,希望我可以时时刻刻戴着母爱的滤镜来看你们,看你们这些在草丛中打着滚,粘了满身野草莓的小刺猬,软塌塌地向天空展示自己柔嫩的肚皮。我希望你们时时有岛屿可着陆,夜夜有月亮可仰望。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陈丽丽老师对教室文化建设的思考——
  传统的教室都是用数字来代指一个班集体,这样简单明了但显得机械、枯燥、重复。如果把格式化的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具有精神向度的名字,就赋予了教室一种精神力量。海子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师生群力群策为教室取一个名字,是传递灵魂碰撞的温度,更是传递面向未来的信心。

淮安曙光双语初中部朱永超老师谈班级图书角建设——
  学生的知识学习有专门的课本,但是对于人格成长却没有固定的系统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设置图书角,准备有针对性熏陶学生心灵的阅读课本。如果将每个学生比作一粒开花的种子,从七年级“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到八年级“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再到九年级“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通过系列阅读帮助学生唤醒自我意识,增强成长的使命感,明确人生的意义,引导他们从小我走向大我。

关于读书

监利中学邓海平老师读徐飞《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而深有感触——
  一说到读书,很多老师马上就说我忙啊!可徐飞老师说越忙越不读书,越不读书越忙,忙者,心亡也。越忙越要读书,而越读书就会越悠闲,因为在阅读中才能找到更高效的智慧,信哉斯言!他牵头成立了玖玖雅集园区教师书友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提倡阅读教育经典与文学经典,提倡专读一人、一书的定点式阅读,尤其提倡研读名师,自我成长。这样的读书会来自于民间,不受约束,来去自由,其乐融融。当越来越多的老师放下手机,远离电视,拿起书本开始阅读时,离学生热爱阅读就不远了。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孙海彦老师捕捉到莫言作品的环境渲染能力——
  我最爱《红高粱》的环境渲染。初读时,云里雾里,慢慢才发现,无论是颜色词语的选用,还是周围景物和场景的选取,都夹杂着人物的感官体验。人物的体验与活动紧紧相连,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样的环境和赤红的血色互相辉映,读者的血液会在不知不觉中随文字沸腾,读者隔着书页似乎也能摸到温热的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虽然没有至始至终声嘶力竭,但是每一声呼唤似乎都能震颤心扉,肝肠寸断;每一次血洒,都像扑面而来,让你不得不闭上眼睛。回味良久,就凭这份身临其境的笔力,莫言之笔力可窥一隅。





上一篇:倾听的耐力(169期)
下一篇:语言的故事(173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