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161期)

时间:2020-11-11 07:37 作者:凌雷 编审:
小城故事多
  
  读懂一座城,从那幽远的园林,入口的美食,淳朴的人情。择一城终老,岁月在小城里温柔。
 
【城市名片】

河清海晏唯盼淮水安澜
  ——清晏园游记
淮安外国语19级16班  许舒涵
  一园春柳,一池夏荷,一山秋叶,一场冬雪。走进历经兴衰更替、见证历史的清晏园,仿佛走进那悠远的深深历史庭院,是喧闹繁杂俗世中的一抹清新与自然。
  穿过圆形的拱门,抬眼望去便是能工巧匠精心砌筑、浑然天成的太湖石山,山下一池碧波,几株不知名的绿草从近水的石缝中探出身来,颇有兴致的俯视着池水中悠游的锦鲤,鱼儿也不时地轻触探入水面的绿叶,令人顿时心生愉悦,安然恬静。
  曲经通幽的长廊里袭过阵阵凉风,走到长廊的尽头处,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起来。眼前出现了一片湖水,湖边银杉高耸,垂柳依依,湖中亭台倒映水面。晨练老人轻推太极,更有远处的笛声与清晨的鸟鸣悠扬唱和。
  最不能忘的是那一片荷塘,挤挤挨挨的粉柔荷花和窃窃私语的碧绿荷叶凑在一起,挺拔而秀美。花瓣粉红,不浓不淡,像舞台上青衣的水袖,一放手就是一种惊艳。清晨雾气未散,朦胧的小水珠在一柄柄荷花上无言静立,给淡粉的外衣描上一层乳白的纱,仿佛是一位位款款美人,羞怯地不愿露出如花似玉的脸。只躲在那层纱后,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窗外的一切。翠绿的荷叶上,不时有晶莹的小水珠,它们点点地牵手聚集着,很快变成一颗晶莹的珍珠。荷叶随风摇曳着身姿,水珠“啪嗒”一声,潜入水中无踪可寻。
  再往里走,便是荷芳书院,门侧楹联旧句: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高悬的“河清海晏”匾额,诉说着园名的由来和人们的期许。荷芳书院周围是当年河督游憩之所,碑亭和碑廊就建在此处。从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艰辛和漕运的兴衰,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历史文物。
  湖边信步,花墙上蜿蜒着爬山虎,木架上缠绕着紫藤花,几只蝴蝶在花丛间翩然起舞。淡绿的豆荚从廊架中垂下来,像叶间的一种点缀,亦是生活的一种点缀。小桥流水,哗拉啦的落水声在假山间响起,溅起朵朵雪白的水花。真是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自来。
  清晏园不大,却能让你走近一片美好自然,也能带你走近一段历史波澜,亲近她,让我心生宁静,淡泊恬然。
 
不辞长作山亭人
枣庄十八中学19级翔宇1班  胡峰
  “山中有亭,亭中有山”,这或许是许多人初遇“山亭”的第一印象。相比其他城市,37岁区龄的他无疑只算得上是一位稚嫩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的底蕴虽不丰富,亦无遐迩闻名的名胜古迹,然而我却深爱着这座城市。
  我爱他的“天然建筑”,爱他的诗情画意,爱他处处,充满生机。
  人们都说城市的名片是一座座建筑。对于山亭而言,年轻的他没有鳞次栉比的工厂,没有摩肩接踵的大厦,也没有出名的地标,他所拥有的仅是绵延不断的绿水青山。但我却认为他并不缺少什么,他拥有的一座座山就是他所拥有的最好“建筑”。山间四季,以不同的服饰装点着山下小城:春来,漫山新绿,在春风中呼唤着小城复苏;夏至,蝉唱蛙鸣,鼓舞着小城的建设;秋冬的清明静朗最显山城的厚朴安详。这座城市也在这巨幅的背景中如山水画一般格外清静、幽美。站在高山之巅俯望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我思索着,如今执棋者要在哪里落下棋子,找到点睛之笔?将来,我们又要在哪里树起一座座我们的地标,发出一张张名片呢?
  我爱他,爱他的“慢”节奏!
  在这里,你看不到总是绷着弦的人们,无论行人,或是汽车都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慢”。即使在最拥挤的街道,你也听不到高声的催促,汽车穿过商贩,那零星响起的轻而慢的鸣笛听起来也只是善意的提醒而非催促。在这时我懂了他们的慢,是包容和谅解;漫步街头,当你误闯了一家不起眼的零售店,往往只有一个人,休闲地卧在竹椅上,微闭双眼,听着广播,哼着小曲,好像并不在意来者是友是客。“人少啊,不好做哟!”他们总是这样说,虽是抱怨,但更像是“午饭吃了么”的寒暄,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笑容,眼角看不出一丝忧虑。这时我明白了他们的慢,是知足而常乐。
  奔走在小城里,总可以看到工人在施工、在建设,有次我忍不住问道“怎么总在修,还修得这样慢?”头戴蓝色安全帽的他们,只是笑笑“豆腐渣之上,建不起一座向上的城。”那一刻,我也晓得了他们慢,而严谨。
  我爱他,爱他所展现的时代精神!
  一座城市内涵的丰富不在于建了多少座新楼,而在于他的所作所为真正为人民谋幸福。农村里,我见到一条条泥泞山路铺换成整洁的水泥、沥青路;一排排危房消失,一列列整齐的新楼房升起。城市中,我见到绿化带中零星的草木变成了繁茂的绿茵;曾经“不羁”的河湾转变成荡漾涟漪的水库。学校里,我见到从最初的粉笔黑板到现在多媒体全方位立体教学的升级;从面对面授课到网上云平台停课不停学的升格。
  有幸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我突然明白这座新城,更是一位心思细密的年轻人——他,是孜孜不倦的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盈自己的内涵。他,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却始终不忘他的每一位市民,不忘他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
  呵,莫欺少年穷!他必会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青年人”!
  山者,初心屹立,坚定不移,贯穿始终;亭者,八方招风,四方宾至,来者兼容。如今,山依然为山,亭却正在成为世界的城!这山亭,现代化发展让他日益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却仍是令人们所留恋不曾想逃离的地方。
  庆幸余家在山亭,不辞长作山亭人。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赤岩头”
永嘉翔宇小学17级2班  麻智轩
  我的家乡在赤岩头,它位于永嘉县界坑乡信岙村。赤岩头的旁边是著名的石斑岩风景区,与赤岩头隔山相望。
  清晨,你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边的高山下慢慢地升到山顶上去,几束光从山顶射出,特别美丽,好像一个大火球升上来了。有时太阳会从清早晒到傍晚,使大地烧得滚烫滚烫的;有时太阳不见了,白云也不见了,只见乌云跑出来,预示人们它要下雨了。
  下雨前,山间刮起了狂风,树叶纷纷被狂风吹落,覆盖在地面上。过了好一会儿,雨点突然从天而降,好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的特别好听。有的雨点打在树叶上又掉到地面上,给大地吸收了,洗去了污垢。天气变得清凉了很多,空气也变得清新了。雨越下越大,外面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了,树叶铺在地面上越来越多。雨水把家乡里小花小草上的泥土清洗干净了。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我打开大门,一阵清风吹了进来,让我感觉雨后的空气真新鲜啊!我走出大门,只见白雾萦绕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显得非常美丽,我好似住进了仙境。
  我的外公外婆就住在赤岩头的山顶上。那里的人们都热情好客,有客人来了,人们总是倾其所有,把最美味的食物端上餐桌给客人亨用。每一个来到赤岩头的客人总是不愿离去,因为客人太喜欢这里淳朴好客的人们了。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赤岩头,它是我的家乡。在这里,你会发现它的风景无限美丽,它的农家小菜格外美味,它的村民特别好客。欢迎大家来赤岩头做客!
 
【小城故事】
 
五更的老城
淮安曙光初中部18级17班  胡智轩
  晨露初出,梦断人醒。天还未亮,我被孤独惊醒,看看时间,恰是五更天。
  五更风紧,吹醒残梦。窗外一轮寒月透过纱窗,将室内照的寒意更甚。恰是易安诗作“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我忍受不了空寂,穿戴衣物,出门走动。推开“咯吱”作响的木门,与冷硬的秋凉撞个满怀。忽的看见一墙残垣,上面流露着眼前这座老城,饱经沧桑的岁月。
     空中微微亮起一丝白光。我向前走了几步,正瞧见几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一路慢跑。他们身着一袭浅紫的运动服,有的戴着发带,有的戴着无线蓝牙耳机,他们步伐协调,呼吸有节奏,为这五更的老城带来几分活力与希望。
     鱼肚白已泛空许久,朝霞如雨水般洒下。我步于老城的中心大道,几家早餐店早已为人们敞开大门。进入到一家常常去的,老板娘热情地与我打招呼。这份热情,即使是深秋,即使是“睡起觉微寒”的瑟瑟寒意,也会顿时烟消云散。
     点了一份小笼汤包。蒸笼上散发的水雾,在老板娘微笑着的面庞上,凝成点点水珠。这些水珠,伴着她脸庞上的汗水,被一条已揩的发白的毛巾,悄悄揩下。
     晨光缱绻,清风徐来。不知不觉,我已来到菜市场附近,这里应是五更老城最热闹的地方了。一句句吆喝在空中缭绕;一丝丝惬意在人群中徘徊;一点点关心在唇齿间流露。这里虽有着一些海鲜水产的腥味,但也盖不过人们的热情、淳朴。以至于这里只剩下,晨露依旧的蔬菜特有的气味,裹挟着泥土散发的芳香。
     我满足地回到家中,周围花草在晨曦的照耀下,映入我的眼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便是五更天的老城,我回到床上,余温依旧。恣意体味着老城的热情,霎时,什么空寂、阴暗、寒冷,通通被抛到九霄云外。闭上眼,悄然入睡,静谧而又安详。
     我与这座老城,这座老城的人,在一起,如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晨露褪去,梦回人安。
 
古城墙游记
淮安外国语20级17班  王博岩
  想见见城市中宁静的一面,其实很简单,不妨去古城墙转一转。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我闲来无事,骑了辆电动车行驶了十几分钟,便到了这个被喧嚣包围着,却别有一番洞天的古城墙公园。古城墙与勺湖一比,几乎称不上公园,但也有一个湖。我伫立于湖边,水面如锡纸一般,细细望那浅浅的湖水,零星的小鱼苗儿在水草中徘徊。记得小时候,每次来古城墙,都会带上一个渔网和一个小桶,捞小鱼,每次都能捉住许多,但通常是捉了便再放回去,小鱼很脆弱,带回去养不活。
  有一次,一群小鱼在嬉戏,离我很远,我前倾着身子,伸长了胳膊去够,大概是重心不稳,我向前倒去,习惯地迈出一只脚撑地,哗,一只脚整个儿没在水中,幸好水极浅,但鞋子湿透了,我唯一不开心的,就是没有抓到那些鱼。
  我继续向前走,一边环顾四周:这里的水中原来没有水草,现在却长满了;这里原本有一株很茂盛的金银花,现在没有了;这里的灌木,也没有了……
  不知不觉,到了城墙前。这城墙,将淮安城护起来,见证着这座城市一天天地富裕起来,悲欢离合对于它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城墙除了关口,其他的部分都被拆了,断壁残垣,砖石化为了隆起的土堆。踩着凹凸不平的坡面,攀着树上去,便置身于两排青松下。
  我往右边走去。这边明显人迹稀疏,土堆也较为陡峭。可是走着走着,路宽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路到不远处便断了,土堆确实与关口相接,但中间却被人用栅栏截开。用石块筑成的城墙,厚极了,石块坑坑洼洼,颜色深灰,给人一种庄重沧桑之感,我不禁浮想联翩:这城墙,是否溅上过将士的鲜血,是否受到过白刃的劈砍呢?
  也许是因为人迹罕至与植被茂盛的原因吧,虽不远处的马路车水马龙,但我却觉得这里静得出奇,我感觉自己与世隔绝,心中顿时平静了几分。
  旁边有一条倾斜的弯弯小路,两边都长着与人同高的植物,多数开着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城市,也有静的一面,在不经意间,我们会读懂她的。
 
城市的尽头
淮安曙光初中部18级17班  周宇彤
     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闪亮的霓虹,有的,只是那带着一股浓郁的乡土味儿的老街。
     老街上没有城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大多都是平房,少有的楼房也仅有两层。路面有些凹凸不平,长长的老街前半段是灰白的水泥地,后半段是青黑的沥青路。
     驻足于沥青路旁,我的目光凝于眼前的樟树——毋庸置疑,那是一棵极为平凡的树,但相比城市马路旁的小灌木,我的心神都集于它了。树的背后是一架路灯,橙黄色的光是这幽冷小路上唯一的亮点,仿佛打破了层层雾霭。此时,这光与树,是如此相得益彰。光透过叶与叶,枝与枝,叶与枝的间隙,形成了无数个橙黄的光点,在不停摇晃的视线中,仿佛一树的小太阳,一树的小妖精。一瞬间,老街似乎在光与影的交错下活了过来,它有生命了吧!
  记忆里,老街拐角处的老花街炸串最好吃了。每次一放学,我就会和小伙伴飞奔而至,素的一元一串,荤的两元,童叟无欺。每每小小的摊位前都门庭若市,我们耐着性子排着队,聊着一天的趣闻,时光悠悠,在唇齿间飘香。搬进城里后,就再也没机会吃到那么好吃的炸串了。为了寻找童年的味道,也曾在小区门口的一家炸串店里炸了一大把,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却怅然若失。总觉得和老花街的炸串比,少了些什么。刹那间明白,不是味道变了,而是记忆里的快乐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飘渺的、轻纱般的晨雾里,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回忆,是城市还是老街。
  也许,城市尽头的老街更令我留恋吧!
 
【城市味道】     
 
烧烤小龙
淮安外国语20级9班  王人恺
  对面巷子口小龙烧烤,打我记事起就一直在那里。
  每每走到龙窝巷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徐徐上升的一股烟雾,接着扑鼻而来的是一阵肉香,勾得你肚中的馋中蠢蠢欲动,不禁舌下生津忍不住掏钱买上几串儿。因此,小店总是座无虚席,门前人流络绎不绝。
  小龙身材略有点臃肿,脸显得很黑,眼睛长期被烟熏得快睁不开了,以至于他站在炉边不停用嘴吹烟。平时,你走过他的小店,他总会冲你笑笑,挥挥手中烤好的肉串,招呼你坐下来一把。有一次,我路过他的小店,他笑着问我要不要撸几串,并对我说:“这是你想象不到的最好吃的肉串!”他说这话时脸红也不红。
  这样“吹牛不打草稿”是基于他的烧烤水平之上的。他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真的香。
  小龙简直把烧烤做绝了。先往肉串上刷一层油,烤一烤,再刷一层油,翻下,再烤一烤,直至肉串的颜色变得极为诱人。肉串开始滋滋冒油时,他便撮一小点孜然粉,均匀地撒在上面,略略烤一下,便用盘子装好,递给顾客。这时,早在一旁按捺不住的食客们顾不得烫嘴,急不可耐的将肉串送进嘴里。歪着头,用牙齿咬住肉块,使劲一撸,嚼得满屋飘香。小龙看到他们吃得这么香这么开心,总会满意的笑一笑。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也是他家的常客。我最喜欢吃他家的烤鹌鹑了。他总会给我挑一个略大略肥一点的,我冲他一笑,他也冲我一笑。刷一层油,翻一下,撒一层孜然粉,一点不马虎。我和妈妈一人扯住一只腿,略用力一扯,那鹌鹑便被我们瓜分了。猛咬一大口,满口火热沸腾,满满的幸福感,肉经炭火的烤炼,香气四溢,又经孜然的增色,变得更加鲜美可口。眯起眼睛,肉香在口中舞蹈起来,整个人好像在天上飘一般。不一会儿美味就被我们消灭殆尽。吃完了,还不愿离去,唇齿间溢满肉香,回味无穷。
  有一阵子不去小龙那儿吃烧烤了,还怪想念的。有什么比一个吃货大快朵颐的品尝烧烤更快乐呢?  
 
美食攻略
淮安外国语20级17班 秦乙
  身为大吃货帝国的一员,怎能错过家乡的美食呢。淮安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听老辈人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地主城市,对吃的追求到了极致,美味佳肴可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样,大家和我一起在这里走走,品鉴一下这里的美食吧。
  早上淮安人偏爱面条,所有小区的周围必定有一家或者几家面馆,我偏爱的一家在耳洞桥的边上,店面不大,满座也就十个人左右,一家人包揽了厨师和服务员,肉丝都是客人来了现炒,淮安特色的碱水面在大锅里不超过30秒就起锅,然后在冷水里过一下,这样面条特变筋道,我一般都会让老板面条少一点,这样搭配上浇头的比例刚好,最后连汤都会喝的干干净净。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施家的馄饨了,他家的馄饨在淮安首屈一指,后来的马家馄饨、施二馄饨都是从这里发源的,我一般在位于耳洞桥北侧的马家馄饨吃,因为离家近啊,哈哈。当然了,这种早饭也就是自己平时吃一吃,招待外地来的客人一般都是在楚州宾馆门口的新淮大酒店,这里基本囊括了淮安所有的特色早点:长鱼面、腰花面 、蟹黄汤包、丝瓜茶馓、开阳蒲菜……不能再说了,口水都要下来了!
  说到中饭,我是比较幸运的,奶奶是个好大厨,妈妈手艺也很好,在我心中最好的饭店肯定是家里啊。当然,爸爸妈妈也带我去过外面的不少餐厅!楚州宾馆的红烧狮子头、稳得福的软兜长鱼、老淮安饭店的蟹黄汤包都让人一吃忘不了。但我最偏爱的还是袁老四火锅,那里生意火爆的不行,分店都开了好几家,脆骨羊肉、本味牛肉、鹅肠、黑毛肚、笋尖都是我每次必点的,爸爸却说火锅破坏了原本食材的口味,把现在人都变重口了,不过我才不在乎,好吃就是正理。还有平桥的豆腐、博里的羊肉、朱桥的甲鱼……太多太多数不过来了。
  你说晚饭?作为控制卡路里的我当然是不吃了,不对是少吃了。西长街新安小学路口新开的灌汤包子不错,扬州包子的做法,每天的队排得老长;南门市场附近一家卖的萝卜丝饼也很地道,奶奶一买就是十块;老供销大厦那里的豆腐脑是爸爸的最爱,和油兜是绝配,可惜他现在肾结石不敢吃了;明清步行街的花甲粉丝、龙窝巷的烤肉串、九龙熟食店的牛肉、昌桥的猪头肉……唉,淮安的美食你是魔鬼吗?
  这就是我能想起来的美食地图,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记得给我点赞哦!
 
【城市月光】

  在老车站附近有一条小巷子,巷口往里五十米左右,有一家破旧的小店,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只在店门口挂着一个破旧的塑料牌,浸满了油垢和污迹,隐约能分辨出 “沈芳”两个字。这家店的特色菜是酸菜鱼,酸菜是自己家腌的,鱼是黑鱼,鲜活的,在门口的桶里游来游去。这家酸菜鱼的份量十足,满满的一盆端上桌来,是真的美味。中午一顿吃不完,可以打包带回家去,加点金针菇和豆芽,还可以再吃一顿。
——淮安外国语20级9班  刘雅琪
 
  也常去竹巷街,淮安城里,属那儿美食多。我却不喜街上的火锅、麻辣烫,或是奶茶。我喜欢的,是巷中间的一家过桥米线。那家,不同于别家,米线始终只卖一种口味——没有什么花哨的种类,只问“要几人的份?”他家的米线,有一种很朴素、很独特的味道,分量很足,很实在。暖人胃,暖了心。即便许久不去,偶去光顾时,依旧与我的记忆无差,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在日新月异的小城里,遇见不变的美好,真好。
——淮安外国语20级17班  杨欣怡
 
 


上一篇:微光(160期)
下一篇:点灯人(161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