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外校友马犇新著《昔花朝拾》赠母校
2011年3月12日,淮安外国语学校2004届毕业生马犇向母校赠送了自己新出版的诗文集《昔花朝拾》。
马犇因在长春工作,特委托自己的父亲专程来母校淮外,向校领导朱建文校长、曹国柱副校长以及自己的老师高君、马琳、张知双赠送了自己刚出版的诗文集《昔花朝拾》,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
《昔花朝拾》是马犇四年大学生活辛勤笔耕而收获的丰硕果实,是作者连缀往日片片的落花,装点为走向社会前的“青春纪念册”。书中收录了马犇创作的《淮外之歌》和庆祝母校建校十周年而写的《青春纪念册》。“桃花垠四季飘香/大鸾展翅的地方/我们放飞儿时的梦想/恩来精神给我们力量……”“我们和母校的青春,恰巧都栖居在这短暂却又精彩的岁月里……散落其间的欢声笑语、泪滴汗水、忙碌身影都仿佛就在昨天……”,字里行间满溢对母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该书由马犇大学母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出资,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300多名学士、硕士参加了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期刊——《杂文选刊》的五个编辑岗位的竞聘。马犇以深厚的文学理论知识、优美的文笔、深邃的见解,脱颖而出。
在淮外读书时,马犇对文学写作就有浓厚的兴趣,他的文学天赋就初显端倪。初一时,他的作品《家乡的蒲菜》就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并刊登在同期的《中学生语数外》上。(文/高君)
附:
淮外之歌
马犇
青莲岗诉说沧桑,
桃花垠四季飘香。
大鸾展翅的地方,
我们放飞儿时的梦想。
恩来精神给我们力量,
做个大写的人吧。
天之大任,
你我来担当,
来担当。
啊……淮外,
你慈祥大爱,
温暖寒窗,
温暖寒窗。
纵使身处异国他乡,
也要与你携手快乐,
茁壮成长,
茁壮成长。
古运河身旁流淌,
翔宇情桃李芬芳。
朝阳升起的地方,
我们搏击滔天的海浪。
红烛之光把我们照亮,
做个感恩的人吧。
和谐生活,
你我当自强,
当自强。
啊……淮外,
你无私大爱,
温暖心房,
温暖心房。
纵使身处异国他乡,
也要与你携手快乐,
茁壮成长,
茁壮成长。
青春纪念册
马犇
给你我的心作纪念,这份爱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
给我你的心作纪念,我的梦有你的祝福才能够完全
光阴荏苒,十年竟似白驹过隙。
我们和母校的青春,恰巧都栖居在这短暂却又精彩的岁月里。
尘世中匆匆前行,倘若不曾半点“回眸”,则好比抹杀了生活的情调,更会让盲目挤占理智的空间。而我们和母校的“回眸”,就是稍作“停留”,就是回顾,就是纪念!
这本“游子吟”,她安放着校友们此刻的心灵。浮躁的心儿在深情的回忆里变得有所寄托,迷茫的眼神在回首过往后找到了方向,疲惫的身躯在纪念的那刻注入了新的精神和力量。
回顾过去,记忆自然被唤醒,脑中放起长长地电影。课堂上“你争我抢”的小手,被“作业纸”耗尽的笔芯,文化场上的“表演秀”,震撼操场的“三十二步”,放学后的“奔向食堂”,夜色下老师办公室的灯光……散落其间的欢声笑语、泪滴汗水、忙碌身影都仿佛就在昨天。
伟人怀抱中的淮外以“恩来精神”为灵魂,把“天下兴亡”视作每个个体的自我责任,热衷公益的“校园义工文化”成为了一种自觉,老师们的人格魅力感化着我们,鼓励我们以博大的胸襟和高昂的姿态“鸾翔宇内”……“育德先于育人”的教育理念和众多细节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在我们身上生发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强烈认同感与归属感,已成为我们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和母校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些许教训抑或遗憾,在传承历史经验的同时,更有必要正视“缺憾”,进而集体自新,这正是纪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纪念的意义何在?或许就是将已处于过去时的辉煌作为前行的借鉴和动力,富有勇气和责任地摒弃“糟粕”,把仰望星空的双眸和心境化作踏实有力的“脚步”以此刻的纪念作为新的起点,选择远方而风雨兼程,用辛勤的努力博得未来一次又一次纪念的理由!
用我们的真心给母校作纪念,这一份爱随时打开都很新鲜,因为汇集着青春的记忆!用我们的真心给母校作纪念,我们的祝福让母校的梦完全,因为凝聚着坚实的步伐!
愿这本我们和母校的青春纪念册,留下你我美好的回忆,成为你我前行的动力,伴你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