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一个寒风凛冽的上午,冬阳从阴沉的天空露出脸庞,给大地捎来一丝暖意。78年前,即公元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此后6周,中华大地上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时六朝古都沦为万骨枯死之城。78年之后,鲜血虽早已风干,而历史却将永远铭记。2014年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每至这一天,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南京,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2015年12月10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淮安外国语学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祭奠英灵,铭记国耻,发愤图强,立志报国——纪念南京大屠杀78周年纪念活动”。这一活动,于学生而言,意义非凡。爱国主义是一种真挚深厚的情感,是深沉的,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的爱国不应该只挂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活动伊始,团委副书记英昌磊向学生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状况及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情况。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聆听,表情沉重,甚至有人小声啜泣,全场洋溢着一种压抑痛苦的氛围。亦有人拳头紧握,紧抿双唇,眼神坚定,自强不息,誓要为国增光添彩。余韵未了,紧接着,全体师生在团委副书记英昌磊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死难的同胞们致以深切的悼念。“日出将来之少年中国也,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当年梁启超一篇《中国少年说》,激起无数青年胸中的报国之情,而今若要振兴中华,吾辈必须自强。我们要始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面向国旗,庄严地宣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决不让那历史的悲剧重演。在旗手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浑厚有力的国歌声,冉冉地升起了。
淮安外国语学校陆怀珍副校长做了题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发言。在讲话中,一组组刺眼的数据,回顾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暴行,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唏嘘不已。“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如今,日本方面却不断篡改历史,抹杀自己侵略的史实,参拜“靖国神社”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完全不顾亚洲人民的感情。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次提出反对和抗议,日本却置若罔闻,变本加厉。直到今天,日本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以公开文件的方式向深受伤害的中国人道过歉。在如此深刻的现实面前,提醒广大师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同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日本这个民族,取其长,补其短,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民族竞争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但一定不要记仇恨,中国人民历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8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超越自我,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今天又将有一批思想政治好,学习勤奋刻苦,积极要求上进的优秀青年加入团组织成为了光荣的共青团员。该校团委书记杨丽丽宣读关于发展新团员的批复。新团员们郑重地在自己的胸前佩戴起中国共青团团徽,并举起自己的右拳,面对鲜艳的共青团团旗郑重地许下自己的誓言。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又迈开了一大步。
此次活动,不仅提醒同学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更激发了同学们内心深沉的爱国思想。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报效祖国。
陆怀珍副校长作主题讲话
校团委英昌磊副书记主持活动
升国旗仪式
全体师生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
校团委杨丽丽书记宣读关于发展新团员的批复
胡苗苗同学带领新团员入团宣誓
新团员宣誓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