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宜人,吹红了花,吹绿了树,吹美了淮外学子的笑脸。4月9日,淮安外国语学校千余名初一学子,走出课堂,带着喜悦和兴奋,齐奏一曲春天交响乐,走进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举行“翔宇之春”踏青游览、感悟生命系列活动。
为确保本次活动能够安全完满的进行,春游前学校制定了详实的安全预案,在专题会议上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学校提前一天向每位同学发了“初一年级踏青节——主题活动手册”,告知他们具体安排和春游中应注意的问题。学校制订详细的出行计划,为孩子们形成四道安全线:行政领导指导、年级主任统筹、班主任负责、带队老师全陪,每一道安全线都为淮外师生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还特意邀请医护人员全程随同,为途中身体不适的同学护航。出行前,学校对学生进行“游览之礼”教育和游览常识指导。班主任将每个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小组自治管理。带队老师与学生一道快乐出行,随时监护着每一位同学的安全。一位带队老师这样说道:“外出春游,我们眼里只有孩子们的安全与笑脸。
南京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一路上欢声笑语,阳光明媚,于丝丝风韵中,我们来到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游览第一站是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红山森林动物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红山森林动物园占地50.45公顷,院内林海苍茫,曲径通幽,绿化覆盖率达85%,以独特的森林景观、丰富的动物资源、多彩的主题活动,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动物园之一。园内汇聚着世界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和珍稀品种近300种。一路领略风光,孩子们三三两两,携手共游,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遇见自己特别钟爱的景色,同学们便举起相机,将这精彩的一幕拍摄下来。教师陪伴在孩子身旁,在导游的带领下,充当孩子们的“保护神”,尽心尽职地做着讲解员的工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在依依不舍中,告别了红山森林动物园,驶往下一个游览地点——中山陵。
中山未入,博爱先至。普天之下,无所不爱,无不可爱,是博爱也。昔时烟雨楼台,至今则岿然不动、屹立不倒。还未入此地,一股神圣之气扑面而来,孩子们原本欢声笑语,转眼间便表情凝重,生怕打扰了伟人的长眠。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孩子们一改游览动物园内的松散,列队前行,登上一级级台阶,来到了祭堂。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先生的坐像,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瞻仰孙中山先生坐像的那一瞬间,孩子们自发低下头来,表情庄严凝重,似乎在感受着伟人哪一种浩然正气、为民请命的精神。这一趟中山陵之行,孩子们感悟颇深,心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告诉他们:为天下奔波,为苍生劳碌,方为国人之所应为也。而今之计,在于学习,在于锤炼,练就一身正气,方得始终。
领略完孙中山先生的博学大义,师生们来到了第三站——南京市科技馆。科技馆分为展览影视区、青少年活动区、茶园观赏区和湿地休闲区四个部分。孩子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逐一参观各个展厅。展区里的300多展品中,有70%是参与项目,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带来的独特感受,亲身领悟科学的魅力。孩子们异常兴奋,体验了地震所带来的强烈感觉以及震后撤离模拟现场,纷纷感慨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灾难,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片繁华南京城,车流人海如马龙。高楼新起红翠绕,园陵芜没杂草生。君不见,当年三十万血肉成枯骨,至今愤义犹未平。浏览完科技馆,车行十里而见大屠杀纪念馆。“祈祷和平”四字赫然在目,场中巨钟镌阳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此刻,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张张图片、一个个物件、一纸纸旧闻,都在向我们诉说当时的惨况。纪念馆内一片肃静,没有人讲话,只静静地观摩。孩子们眼里噙满泪水,却又不忍将它滴落,似乎怕打搅了地下的亡魂。如果不亲临这样的场面,孩子们又怎知当时的惨烈?纪念馆内的每一处场景,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刻,爱国主义情怀在心中升腾。
时间已临近傍晚,太阳也快要落山了,此次春游活动,在纪念馆的肃杀与凝重中,落下了帷幕。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参与,春游就是学生亲近自然,参与体验的一项很好的活动。
以史为鉴
哀思
二月兰开
孔雀开屏
青春有你
四朵金花
功夫熊猫
萌态可掬
笑魇如花
熊大你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