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外: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深度课改

时间:2016-10-18 12:34 作者:李静 编审:

  2016年10月17日下午,淮安外国语学校每周的教师例会在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智慧课堂”建设的专题培训。淮外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赵树青副校长作了题为《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深度课改》的专题培训。与会全体老师全神贯注、认真记录,积极思考,踊跃参与。
  会议上,赵校长主要从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详细生动的阐述:研修:深度课改,需要关注的课堂细节;实践:强化智慧课堂建设。
  针对话题一,赵校长指出,新课堂整体呈现出两大典型特征:合作学习和说的解放。“无合作不学习,无表达不学习”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真实的课堂现场,仍有以下一些细节需要关注:第一,从固定小组到动态小组,固定的小组长期会出现审美疲劳,甚至会产生学习观点的同质化现象,故而学习小组应该是因需要而建,学生基于共同的需求而走到一起,那么,这个小组就是一个“自组织”。第二,从共识到我见,小组合作是不只是为了达成共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聚集不同的意见。当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谈出自己的“一己之见”,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才是更真实的学习。第三,从展示到分享,展示往往都是已知的内容,展示前往往要做精心的准备;而分享注重的是生成的内容,表达的是动态思考的内容,可能是不成熟的,是粗糙的,但它是没有经过准备的,是更真实学习的体现。因此主张从展示走向分享,则是要分享问题,分享思考,分享想法,而非仅仅展示答案。第四,从表达到倾听,现在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于不去倾听别人说了什么,而只关注自己要表达什么。其实倾听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说之前重要的是听,只有听清楚别人说了什么,说得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出回应。第五,从说出会的到说出不会的,课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而非展示正确的地方。因此,好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可以说出自己懂的,说出正确的理解,还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不会的,自己理解错误的内容。
  在话题二实践层面上,赵校长分成效、问题、措施和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他指出,淮外在强化“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积极实践意识不断增强,师生默契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点拨案不应仅是导学案的翻版;课堂有内涵的深广度不足、生长性不够;“问题解决”的课堂呈现不突出;课堂小组积分效能没有得到发挥等。针对这些问题,赵校长给出了具体而有效的措施:继续组织互听互评、青年老师“成长杯”优课竞赛和新老师“达标课”等活动推进“智慧课堂”的不断深入;结合外出听课和校内听课交流进行研讨;用课堂小组评价积分的检查与评价来督促;定期检查老师点拨案、备课组点拨课件;对“智慧课堂”的推进要加强巡查和反馈等。赵校长认为,扎实推进“智慧课堂”不仅需要积极参与,还需要是行动力和执行力,更需要我们坚持在实践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
  会议最后,赵校长鼓励全体教师:“扎实推进我校‘智慧课堂’建设 ,成就全校师生‘轻负高效’之共同梦想,需要靠行动,靠自觉实践,更靠大家的智慧!”


赵树青副校长做专题培训


认真听会的老师们
 


上一篇:淮外初一:重习惯养成,为成长助力
下一篇:淮外初二:精心耕耘 精致管理 精彩人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