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暖意融融。11月30日晚7时,淮外“家长学院”沙龙暨淮安区吴寿健名师工作室活动在阶梯教室拉开帷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李建梅老师和大家分享青少年心理关怀话题,淮安市家庭教育宣讲师吴寿健老师、淮安外国语学校德育宣传处主任张举永分别从习惯养成教育、家校协力等角度和家长做微讲座。淮外初一年级老师代表和全体走读生家长、淮安区教体局“吴寿健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活动。
会议伊始,初一年级部主任王健致欢迎词,他说淮外“家长学院”是一所开放性“父母大学”,通过讲座、沙龙、活动、办刊等途径,旨在促进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促进学子的成长。同时,他感谢家长一直以来对淮外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工作,家校携手,共育英才,共创美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健梅老师以“用心守护,静待花开”为主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分享。她针对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处这一问题,与各位家长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中,她通过情境设置、换位思考等方法,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面对初一阶段的孩子,她向各位家长提出建议: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长成大树;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引导孩子。
淮安市家庭教育宣讲师吴寿健老师以“好习惯,是孩子生长的源泉”为主题进行分享。他由巴金名言“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导入交流。他提醒家长,好习惯养成的“21天理论”,即好习惯的形成需要3周(21天)的坚持和重复巩固。面对初一的孩子,吴老师认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并列出了九种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错等。互动中,吴老师特别强调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如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善于使用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吴老师讲座中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引起家长的共鸣。他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尽可能通过赏识教育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和“善学”。
淮安外国语学校德育宣传处张举永主任以家校协力为主题开设微讲座。张主任详细地向家长介绍了淮外质量观:学习性质量——今天走得快不快;发展性质量——明天走得远不远;生命性质量——每天过得好不好。张主任说:“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热爱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交流中,张主任就疫情和网络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家长要会爱,注意爱的方式和尺度,不要溺爱和错爱。最后,他号召家校联盟携手,共育灿烂未来。
德高学高方为师,无有爱心难为范。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淮外家长,必须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变化和特点,借鉴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建设好家校共同体,把握起点之美,学生收获就会更大,成长就会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