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中的重要一环,秋分节气课程融合了自然观察、劳动实践与文化传承,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在秋分来临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精心设计了“秋分实践任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通过亲身实践感受节气的变化与意义。
瞧,二年级的同学们用五颜六色画笔记录下秋分时节的自然色彩,金色的树叶像一个个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来了秋天的凉爽。
孩子们开动脑筋,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鸡蛋竖立起来,脸上的笑容带着胜利的喜悦与成功的满足……
听,孩子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着秋天的小诗,读出了秋日的辽阔与凉爽,读出了“秋日盛春朝”的气势。
这些实践活动开启了同学们对秋分节气的探索之旅。
这些实践活动开启了同学们对秋分节气的探索之旅。秋分,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到来。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秋分后阴气渐盛,雷声不再;冬眠的昆虫开始藏入穴中;降雨减少,江河水量下降。
在古代,秋分是重要的祭月节日,后来演变为中秋节。民间有吃秋菜、送秋牛图、粘雀子嘴等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祈愿和对自然的敬畏。
滨河淮外的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全人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秋分课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观察与实践中,感受自然节律,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这些实践体验,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伴随他们健康成长。期待同学们在接下来的霜降课程中,有更多精彩的发现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