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芬代表做客人民网谈推进大学生就业

时间:2009-03-10 18:02 作者:人民网 编审:


王玉芬代表做客人民网谈推进大学生就业

  2009年03月10日11:30-12:30,集团董事长王玉芬做客人民网与访谈主持人杨佳就“推进大学生就业”话题展开讨论。

  详情见附文及视频

附:

全国人大代表、翔宇集团董事长王玉芬谈推进大学生就业
2009年03月10日13:08  来源:人民网

  主持人:各位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现在坐在我身边的是人大代表、翔宇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玉芬。做客人民网,请您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王玉芬:主持人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在人民网的平台上与各位网友交流和沟通。

  主持人:本次会议已经进行几天,各项会议议程分期的进行,参加这次人大会议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王玉芬:我觉得今年最大的感受是大家互相传递信心,互相给予力量,今年奏国歌改成唱国歌,大家那种铿锵有力唱国歌就是互相给信心,给力量。这个,是我今年参加两会最大的感受。

  主持人:你是来自教育界的代表,今年关于教育方面带来什么议案?

  王玉芬:今年两会重要的话题是大学生就业难,总理在报告当中也说是摆在突出位置上。所以,我今年议案与大学生就业难有关联的。

  主持人:这也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受关注最多的问题,能给广大网友透露一下,您在这份议案中提到什么问题?

  王玉芬:大学生就业难,大家都归咎于金融危机,大学扩招。我觉得这些问题存在,可能是让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凸显,但是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性问题是教育结构的失衡。

  主持人:金融危机并不是主因。

  王玉芬:金融危机让矛盾更加突出一点,重要的还是教育结构的失衡。

  主持人:这个观点怎么来的?是否做过一些调查?

  王玉芬:应该说开两会,作为我们来自基层的代表是非常努力的。无论是开会前、还是开会后,整个一年都在不断关注民生。培养大学生太不不容易了,尤其农村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读大学,有些家庭倾家荡产也去做,本来想大学毕业以后能找到很好的工作,进而改善整个家庭的生活现状,但是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严重,让这个梦想破裂了。

  就像今年的话,今年应届毕业大学生有600多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那些大学生还有200多万,加起来接近1千万人。尤其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把1千万人安排好,确实很难。

  主持人:刚才也谈到主要的观点就是说今年的经济状态不好,并不是就业难的主因,而是加深矛盾因素之一。你刚才也谈到问题根在失衡的,怎么样失衡?

  王玉芬:我觉得两个失衡,一方面本科生的队伍非常庞大,一方面高校一些专业的设置跟社会行业相差甚远,学校培养的大学生并不是社会需求的——社会现在需要青菜,你非要学“种萝卜”,那就是不对路。

  主持人:现在看到大学不断根据社会热门推出新的专业?

  王玉芬:我是这么看的,部分本科院校有的专业几十年都没有变,这不正常。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有很多专业设置早跟不上形势了。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多动脑筋,要想方设法让大学专业设置跟产业、行业相结合,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就是专业设置跟社会需求,跟企业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主持人:现在做这方面的改变,确实总是滞后于社会的。

  王玉芬:非常滞后,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确实太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主持人:另外是什么?

  王玉芬:应该说90年代初到现在,或者到未来20、30年,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现状不容改变。这时候需要高职的发展,因为高级技术工,这也是我们缺少的。我说本科生队伍庞大,事实上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一对矛盾,也是失衡——因为现今社会更需要的是高技术的、适用性的人才,但是本科院校在这块思考不够,应该为社会培养什么人,为企业培养什么人才欠缺想法。

  主持人:一方面大学生很多,另外一方面蓝领是供不应求的?

  王玉芬:因为本科院校跟高职的不匹配,就造成了矛盾。一方面就业难,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适用人才。所以,我觉得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不相匹配是结构失衡。

  主持人:矛盾点一个个击破,首先谈到专业不对路的问题,怎么样解决掉?

王玉芬:与行业需要不匹配,我认为比较简单。就是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多做一些调研,多听听企业的呼声,多听听社会的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现在结构上的矛盾是什么?缺什么样的?
比如说文科生的比例非常大,事实上国家是制造业大国,我觉得工科应该得到更多的发展。办学要与社会合作,与大企业合作,我们的大学不能凭想像,为什么说到高职教育?高职就是与企业紧密相连,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我们职业学院就像订单一样为你设计好。

  主持人:高职跟本科的不平衡,造成问题?

  王玉芬:今年我觉得温总理在报告当中讲得非常好:一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分两块:一个是中职教育,一个是高职教育,中职这块我们做得比较好,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普通高中跟职业高中一定有1:1的比例。这是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觉得一部分中职生在这个时段可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就能走向社会,这个现在比较好。但是大学这块问题比较严重,高职院校数量已经占了高等院校的60%,但高职在校生的人数连本科院校的一半都不到。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不能把学生都培养成研究生的,更多要考虑企业需要。
 
  主持人:这个跟一直以来初高中思维观念有关,上大学就是比较好的出路?

  王玉芬:对,就是社会上的观念,哪怕上三本——知道就业很难,也挤着去上三本。所以,我觉得社会观念要引导。怎么引导?国务院做得非常好,让高职生跟本科生享受同样的政策。但是,有一些地方还是给高职生设立一定的门槛,比如说入户问题,就是觉得高职生要比本科生低人一等。

  主持人:教育集团旗下有一个职业技术学院,你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地位怎么样?

  王玉芬:讲到这个比较骄傲,我们学院是国家百所在建国家级示范高职里唯一一所民办院校。我们学院今年毕业的学生除了出国参加培训,其他的几乎都已经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比较好的工作。有一次,参加学院举办的全国论坛,我觉得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说还有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校长在议论大学生毕业有百分之多少的就业率。后来,我就听到我们学院的单院长讲,他说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有很多进入世界500强,就业率问题早就解决了。我还是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新加坡政府跟苏州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学校。口号是什么?没有一个企业是这么说的!我们的口号是“企业的需要是我们的目标”。企业需要了,就是我们的目标。你想想看,企业需要的人我们都在培养,我的学生毕业后抢手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学院办学要跟企业紧密相连,这块学院做得非常棒。在苏州工业园区,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16家企业是我们学院的董事。召开董事会的时候,下面坐着很多诺基亚、三星的老总,他们为我们这个学院把脉,就是觉得未来应该怎样培养人。

  主持人:我理解大学是先生产再搞市场,职业学院是先进市场。



  王玉芬:就是从进学院那天开始,看看孩子自己有什么想法,我们就根据需求来为孩子设定什么;在读大学过程当中,一直在寻找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就是这么去做的理由。

  主持人:一个是改变大学院校专业设置的搭配,另外就是高职和大学生份数的比例。两点都不是能在一两年做到的,即便做到了,3、4年内也不可能改变大学生的现状?

  王玉芬:我们面向未来。大学生就业难不全是金融危机的产物,而是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从现在做起,虽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但这次总理在报告当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怎么样解决大学就业难,国家这么重视,我觉得各部委,社会都要根据总理的报告确切找到一条或者多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让孩子、让社会、家长不要过于担心。

  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学校数占了60%,但是生均数估计在48%,我觉得跟我们国家矛盾。我个人看,我经常跟其他学校院长做沟通,可能高等院校比例跟院校比差不多,应该超过60%比较妥当一点。

  主持人:在社会要形成这样的理念,高职生其实也是有很宽阔的出路。

  王玉芬:是的,我们学校很多高职生走向岗位以后,他们的社会待遇就像一些外企,尽管薪酬不是十分高,但是待遇非常好。让你这个员工参加很多培训,有很多休假,非常人性的,当然它也非常挑,就是你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都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首先跟企业联手,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本科院校当中很大一个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几乎没有,是空白的。我们很多大学生理论性东西很多,但是到社会以后,就真的不知道怎么就业,甚至有的大学生找工作都要父母陪着,这样的教育有点问题。我觉得应该给每个大学生设置一个人生规划,走向社会怎么样,怎么样融合社会。
 
主持人:从今年来讲,很多人都着急自己找不着工作,你觉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王玉芬:社会各界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能否给他们更多创造创业机会。因为我是从企业1988年走到现在,我觉得创业比就业更难。我们很多大学生假如自己有能力创业,我们社会、国家都要支持他,不过我觉得国家首先要解决就业难,因为就业使更多学生受益。刚才您问我这个失衡怎么来解决它?我谈点个人的观点。

  第一,本科生跟高职生比例失衡怎么来做?国家要在政策上给高职跟本科生同等待遇。

  主持人:就是刚才说的户口?

  王玉芬:对,全部不能有限制,就是要各级政府都实施到位。不能城市自己设立门槛,这给高职生在社会上谋生带来一定困难。

  主持人:门槛各地不同吗?

  王玉芬:是的,有的地方高职生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享受同等待遇,有的地方并没有实施。国务院做得很好,出台了很多政策,一定要高职生跟本科生一样的待遇。

  主持人:现在还有身份问题,高职毕业生尽管很好,但是每个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知道,还有干部身份和公民身份的问题?

  王玉芬:已经都是社会人,除非考公务员。我觉得这个问题社会给了一个定义,只是有些地方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做得不到位,如果高职生在政策上跟本科生享受同等的社会地位,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国家在财政政策上,对本科院校是怎么支持的,对高职教育最起码不能低——也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嘛。我觉得按比例给高等院校什么样政策,财政上的补助给高职院校也要这么去做。

  主持人:现在是什么问题?

  王玉芬:现在各地不相同,我希望从中央政府、教育部,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合力太重要了。为什么要互相传递信息?就是大家要合力做这个事,所以在财政政策上给高职院校跟本科院校同等的待遇,我觉得这是第二个。

  另外,在学费减免上也要公平。中学这块比较好,去年农村已经基本免费了,今年政府在报告当中城市也要给予中职教育这块补助,能不能让高职教育参照中职教育的模式,给高职生学费补助,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假如国家现有财政不能实现全民的愿望,我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可以搞试点,就是特别贫困地区应该享受免费高职教育,我觉得这个比较重要。因为高职生培养同样跟本科院校差不多,需要钱的时候家长也会考虑。



  主持人:现在高职的学费大概有多少?

  王玉芬:公办跟民办不同。公办一年几千块钱,民办是分地区,分学科,普遍都在1万-1.3万之间。

  主持人:四年制?

  王玉芬:三年。

  主持人:三年下来4、5万块钱。

  王玉芬:是的,应该说对农村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谈到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内心很有压力的。因为想到农村家庭渴望孩子大学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改变家庭命运。但是现在这都可能成为问题,所以觉得这时候政府更要承担,社会更要承担,共同找到比较好的方法,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主持人:您的职业学院就业率现在有多少?

  王玉芬:应该说100%,现在我们毕业生跟企业签了,我们学院把学生就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教育主管部门把招生政策也向高职这块倾斜。

  主持人:状况什么样?

  王玉芬:教育部有100所国家级示范高职,给比较好的高职或者社会声誉非常好的高职多给一些指标,因为招生指标都是各个省厅制定的。我觉得招生政策上再向高职倾斜,如果做到这4条,不能说马上解决,但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您说的指标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王玉芬:根据你校园的面积,各方面综合的评估给你多少指标。也不要那么的硬性,譬如说这个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供不应求,我们要客观,科学发展观嘛,假如学院能毕业3000个学生,能够成为企业的“抢手货”,那在招生的时候为什么不给点指标。我提个建议,有可能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下。

  主持人:为当前以及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开了药方。

  王玉芬:这是一个失衡。还有第二个失衡,就是大学专业设置,跟我们行业、企业需求不相匹配。这个不相匹配怎么来解决?我觉得应该大学尤其在高职教育这块,进行一些改革。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现在是什么呢?一方面我们的一些本科院校等着上面的规划,就不去思考社会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甚至也不愿意去想。而高职教育更多的去想教育、教学改革。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学校就会思考,我要培养什么样学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

  主持人:也是适当引入一些高职教育办学理念,这个话题也是今年代表热议的问题。

  王玉芬:确实存在的,大学专业设置跟结构性的矛盾不是一般的,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一方面这个行业已经出现饱和,另外每一届招收新生的时候还在大量扩招。

  王玉芬:国家既然是制造业大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很清楚,高技术、适用性的人才能成为社会抢手货。大学生就业难是个普遍现象,但是为什么有的学校非常不错,有的学校矛盾更加突出,感觉专业设置太重要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学校的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最大理念,就是为企业像订单一样订做。为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职业技术学校还要为社会做些什么?

  王玉芬:我觉得承担最大社会责任就是让我们高职院校的每个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你说那么多社会责任,我这个人比较喜欢真实,现在能为社会做什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每个院校要把大学生毕业之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当做重中之重的工作展开,力保让每个大学生找到满意工作,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就能让社会和谐——每个家庭的和谐才能营造整个社会的和谐。我觉得最大责任就是把每一位毕业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完成他们的这种心愿。大学生就业光靠中央政府不够的,要靠整个社会。就跟我们国歌一样,如果我们万众一心,在中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就能把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就是每个人,每个社会一分子把我们关系到民生的问题解决好,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企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经是尽了最大的责任。我们注意到您既是企业家又是人大代表,似乎做了一些不太属于您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您是怎么想的?

  王玉芬:我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也可以说今天拥有的都是社会赋予的。所以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不是说我做得比较好,这是民营企业家更应该做到的。就拿我发展过程来看,我本来是一个码头工人,能够拥有如今的事业,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企业所有人共同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不懈追求换来的——不是我带来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尤其是教育,我们翔宇教育集团旗下有十所学校,以我们总校长卢志文带领的团队打拼来的。有很多时候大家会问我,董事长你是企业家,又好像是教育家,你更希望自己是个什么样的身份?

  我经常这么说,企业家我做到了,但是我是往教育家方向发展。我是1999年投身教育,现在我出去的身份更多是翔宇教育集团,我觉得教育带给我的,是我投资其他任何企业得不到的,就是我们孩子、老师、社会对我们的那份尊重。做什么事怎么可能没有苦呢?只要走进学院只要有孩子叫我一声阿姨,就够了。

  主持人:会不会有一些质疑?觉得普通搞教育是老师不停地付出,你是企业家,企业家不断地盈利,赚取最大的利润,中间有点矛盾?

  王玉芬:这个问题,对翔宇教育集团有点质疑,我觉得很正常的。我资本助力也没有错,这个力是不是建立在社会和谐上?我觉得任何企业的成功跟社会责任必须紧紧相连,没有这块企业不会走得很远。教育这块大家会有想法,我觉得教育是公益事业,可能参杂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我们翔宇教育集团做的是什么?目的在于创办一所老百姓都上得起的优质民办学校。我给你讲一个观点,我们第一所创办的淮安外国语学校,当年招生三年培养费9800块钱,但是10年后的今天还和以前的收费一样,很多人不可以相信。恰恰就是总校长带领专业的团队不仅收费低,老百姓上得起,更重要的社会口碑非常棒。

  主持人:教育质量呢?

  王玉芬:你可能对我们教育集团不是很了解,我们每一所学校在当地都是最好的品牌。因为教育这块跟企业不一样,我一直这么想,企业办砸了企业家倒霉,但是教育办砸了不一样,教育办砸是社会、老百姓买单。对于一个学校不算什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所有人的寄托。虽然我离教育家很远,但是我会努力。

  主持人:你现在是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利,在这个新的决策上,工作感受跟以前企业家关心社会完全不一样的?

  王玉芬:完全不一样。去年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朋友问我什么感受,我说无比激动,激动以后更多是责任。比如去年我提出来议案,就是在中西部地区首先是免费高中教育,为什么提出这个议案?有很多人不理解:董事长在中西部投资办学的,都免费对您学校不会带来影响吗?我是这么回答的,我始终是为中西部的孩子着想,我觉得孩子是没有权利选择出身的。因为我是上海人,我在江苏有很多学校,两个地区孩子真的是天囊之别。我去年的议题,今年看很多代表都在提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假如中西部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上不起学,以后中西部会越来越糟糕,所以东部很多省份自己很有能力解决问题,中央财政上能不能更多的倾斜向西部,希望我们国家尽快实现。为什么?这是很多网民关注的,应该让差距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拉近。假如国家财力不允许这么做,我觉得可以在中西部先选择一些地方试点。这块政府要多关心中西部孩子的成长。经常看到100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面,我觉得在基础上加大力度,让中西部的孩子露出灿烂的笑脸,同样能享受到社会改革开放成果。

  主持人:刚才说的实话。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国家权利,应该更多说实话。

  王玉芬:对,我说一些实话可能会得罪一些部门。但是我觉得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我更多考虑基层老百姓想什么。中西部现象令人比较担忧的,这块国家已经加大力度,做得不错,但是还要继续努力。

  主持人:今年有没有利用两会期间反映给政府?

  王玉芬:应该说两会给代表提供非常好的平台。作为代表,在开会期间见到哪位领导,领导都非常好,他们也期望倾听基层代表的心声。

  主持人:见到总理您敢提吗?

  王玉芬:不是敢不敢的问题。关心民生,我们基层代表就要想老百姓在想什么,老百姓希望国家做什么,我带上来,我肯定敢说。

  主持人:有这么一分钟时间说,你谈到教育很多问题,最想说的是什么问题?

  王玉芬:最想说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让中西部更多孩子不要失学,尽快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我们很多代表都提建议,觉得要保障中西部孩子跟其他地区孩子一样幸福成长。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访谈接近尾声,请你跟广大网友描述一下你所期待中国教育在未来10、20年走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王玉芬:国家有很多教育上的专家,希望教育专家跟教育主管部门多多倾听民生,制定规划,保障孩子从进入学校那天开始,就能够幸福地度过他的学历教育阶段。个人而言,我希望翔宇教育集团所有人,让每个上我们学校的孩子满意,让每个家庭满意,是社会、家庭组织部分,每个人都这么做,构建非常好的教育平台,我觉得一定能做得很好的。

  主持人:感谢王代表走进人民网,我们谈的话题很多,希望中国的教育办得越来越好。

  王玉芬:办得越来越好,让老百姓满意。我今天有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在这里跟各位网友分享,3月7日温总理来到湖北团参加讨论,讨论之前接见代表,我是紧紧握着总理的手,把翔宇5万多孩子对他的问候,包括把老百姓、人民的爱戴都传递给我们的总理。

  主持人:跟他说什么?

  王玉芬:我跟他说,翔宇5万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嘱托我一定要问候温爷爷,他们生活得非常美好,希望总理在日理万机当中一定要保重身体,总理也勉励我们的孩子要快乐成长,我想把这件开心的事情跟各位网友一起分享。

  主持人:再次感谢您跟我们分享让您激动的一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来我们访谈室跟网友进行交流。

  王玉芬:感谢网民对我们的支持。

点此下载完整视频


上一篇:温家宝总理:祝翔宇五万师生学习进步,生活快乐
下一篇:监利总校09高考招飞工作旗开得胜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