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永嘉翔宇小学的学子们成为鹿城区学生实践营地的“探索未来、启迪梦想”研学活动的主角。他们分别于10月2日和10月5日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充满趣味的实践中启迪梦想,度过了一段富有意义且欢乐的假期时光。
上午9时许,同学们陆续报到,一张张充满稚气的笑脸上漾起好奇而欣喜的笑容。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航天展,领略了祖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辉煌成就,观看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区别。接着分成两个小组,即自然生态探秘组和人工智能初体验组,开始了有序体验。
自然生态探秘组来到农耕园,在遮阳棚下,农耕研学园技术顾问、土壤健康(环保)专家高宇一老师和“土壤健康计划”课题组负责人林雪蕾老师已在等候同学们。这次研学的重点是让同学们“认识土壤”,在土壤的静态框架下,通过了解土壤的“菌根真菌”,洞察土壤的生命灵魂和内在连接。
同学们围着两位老师,目不转睛地盯着桌子上的泥土。高老师指着面前的泥土说:“同学们,我们将土壤视为一个活的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更是现代农业和生态管理的分水岭。当我们开始关心这些看不见的微观生命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并守护好我们脚下的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有同学问高老师:菌根真菌是如何连接植物呢?高老师解释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菌根真菌从土壤中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营养(如磷、氮等),而植物则为真菌提供其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碳源。具体来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的一部分会被运输到植物根部,然后供给与其共生的菌根真菌。这样真菌和植物之间就构成一个循环,使植物在土壤中茁壮成长。同学们一个个轮流侧目观看显微镜,理解了高老师的讲解。有位同学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掂量着,自豪地说:“我现在知道了,我手里托举着生命。”
高老师还带同学们在地里示范操作传统农业的堆肥技术,挖坑、铺上柴草、加上有机肥、浇上水、盖上泥土,其目的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为植物生长创造一个“肥力适中、生物多样、物理结构良好”的土壤家园。
另一组同学正沉浸在人工智能的奇妙体验中,感受着前沿科技带来的澎湃活力。他们戴上特制的脑电设备,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赛车就在赛道上飞速驰骋。脑控赛车与脑控游戏的结合,不仅让大家直观地体验到“意念控制”的神奇,更让每个人真切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与未来魅力。
午间,同学们围在长桌旁,兴致勃勃地制作着永嘉麦饼。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面团和各色馅料——香气浓郁的梅干菜、咸香可口的咸菜肉丝,还有清爽的胡萝卜丝。大家揉面、包馅、擀饼,动作虽然略显生疏,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当一个个热腾腾、香喷喷的麦饼新鲜出炉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满满的成就感。
下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短视频制作、研学故事演讲和绘画三组现场培训,分别由翁老师、陈老师和春大叔做专题培训和指导,为同学们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研学作品比赛做好准备。一个小时后,同学们大有收获,短视频、画画呈现在眼前。翔宇中学九年级学生陈依聪和叶璇同学现场写出了研学故事演讲稿,深受陈老师的好评。
在“探索未来,启迪梦想”的研学旅途中,永嘉翔宇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多元体验,将课堂所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完美诠释了“在活动中育人”的教育追求。这次活动成功拓宽了学生视野,让“未来”与“梦想”变得可感可知,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满满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