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相互抱团,相互取暖,相互鼓励,相互搀扶……”
“一个温州只是一个例子,一百个温州就会诞生一个制度。”
2016年5月3日,华晟教育会成立仪式暨首届华晟教育论坛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局长陆世德主持成立仪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作为轮值主席在论坛上分享了《变革的力量》。本届论坛由华晟教育会(筹)主办、温州翔宇中学承办、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协办。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变态’是常态。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永远比技术和手段的变革更重要;当你一直无法推开一扇门时,何妨拉一下试试。”卢志文总校长说,“教育的进步彰显的是:理念的力量、结构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指出“筚路蓝缕,风雨如磐,创新谋发展;制度为纲,文化立魂,质量夯根基”就是翔宇教育的真实写照。
北京天真蓝教育传媒CEO李斌主持上午的首届华晟教育论坛。“我参观几个博物馆的时候我就深深感受到,这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一种美好的结合,”宁波滨海教育集团国际部部长张朝霞分享《古典、现代与国际融合的教育》时感慨,“第一次来到温州,我觉得民办教育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潍坊峡山双语学校执行校长王守海分享了《办有价值的学校》,“魂要附体,重要的东西要看得见,提倡的东西设在动线上,学校建筑要承载文化。”北师大郑州创新实验学校校长王昌胜分享了《立足当下,办有未来的学校》。
温州市教育局民办处副处长陈长河主持下午特邀嘉宾专题演讲会。“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应该回答‘为什么要分、怎么分、分了以后怎么管’三个问题。”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的《观念的水位——温州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解读了“温州模式”的“分类法”,提出了几点思考:民资和教育,究竟谁更需要谁?公共财政,是不是只能姓公?民办学校为何留不住好师资?办学是投资还是捐资?改革要从现实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明确民办教育的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创新,观念是有水位的,观念的水位上去了,制度也便“水涨船高”。
清华大学住校创客导师江学勤英语演讲《我对未来教育的设想》。“学校实行权力多元主体,学校实行分权制治理结构。”北京十一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张之俊以“建立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为题解读了《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
互动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围绕“分类管理”等“热词”,有的建言,有的释疑,有的抛出疑难问题让大伙支招。戚德忠副局长、卢志文总校长、温州市教育局民办处处长王永其相继从不同层面给予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