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林。”“张永林。”与张永林老师一同去餐厅就餐,迎面碰上从餐厅回来的学生,队伍中远远地就有同学不断地向张永林老师热情地打招呼,有男生,也有女生,张永林老师开心地挥手回礼。一切是那么的自然!然而,这让身旁的其他老师颇感好奇:老张,你跟他们可不是同龄人哦,怎么直呼其名哩?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早上,2017年5月26日……
张永林,70后,温州翔宇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高一(16)班班主任。翔宇温州总校5月份教师例会“我是翔宇人”荣誉获得者。
要走到学生心里去
现在新高考背景下文理不分,但他所在的这个班级偏理科,数理化强,文科就不怎么好,英语一般般,选课组班的时候,语文成绩比较落后。尽管家委会提议要他当班主任,学校领导对他充分信任,对于要不要接过这个担子,当初还曾犹豫过。两个多月过去了,张永林老师感到十分欣慰:班级管理正朝着心目中那个理想的方向前行。孩子回去跟家长说“管理比较紧,但是有比较有意思”,学生紧张当中有放松的感觉——张老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我就培养一个班长,其余班干部也由他任命,什么事情都交给他去做。”对于班干部组建方面张老师有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提高执行力,由班长“组阁”,办事效率高。平时就培训他一个,监督他一个,不是全然做“甩手掌柜”。这样就可以避免被班级管理“绑架”,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温州的孩子,不像内地的孩子,一当你走进他们内心,他一定认你。”这是张永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感言,并列举的一个“走”到学生心里的例子。有一次,就寝的时候,他看到班上的一位男生鞋子湿了,破了,很难受的样子。当晚他就跑到瓯北镇双塔路上为这位学生买鞋,第二天一大早,五点多钟,他在学生寝室门口候着。学生一起床,就看见老师把一双新鞋放在他脚边让他换上,学生一时间不知所措,感觉这只有父母亲才想到的事情啊,盛情难却,当他穿上这双张老师特意为他买的新鞋子,小伙子还是抑制不住,跑进卫生间,感动的泪水顺着脸颊而下,“远在广州做生意妈妈呀,您可知晓我们的班主任……”自此以后,这位男生传播了这份感动,在班级里彰显了正能量。
“张永林!”他并不忌讳学生直呼其名,反而把这当成一份奖赏,欣然接受,意味着孩子把你当朋友,去掉后缀“老师”两字,也就去掉隔阂,现在他教的班级学生都基本上直呼他名字。高考的脚步近了,原先教过的学生纷纷都找上张永林老师谈心。在学生心目中,“张永林”是值得信赖的老师,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平时学生可以拍拍我的肩膀,这没关系,但是上课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他时常鼓励学生,营造班级良好氛围,他对学生说:“16班,个个都是人才,人人都是重点!”
“高一打基础,高二加速度,高三冲刺。”脑海中,张永林老师有了自己清晰的路线图,听说班级学生化学竞赛获省二等奖,又有两位学生自我表述能力强,他自信更足了。

俯下身子与学生同行
“文章立意要突破传统构思,借鉴新概念作文,要有创新,不走寻常路。”2017年5月25日下午,张永林在高一(16)班的作文课上,阐明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并以“水”为例,展开联想“水”的多种含义:水,纯洁,无色无味,晶莹剔透,形态柔美;但有韧性,水滴石穿;性格刚烈,水火不容;稍纵即逝,一去不返;雨夜里让淅淅沥沥的雨滴捎去对故乡的思念……
“首先,其次,最后,总之。”一开始接触班级学生的作文,流水账一样的模式让任教多年的张永林老师吓了一跳,他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大刀阔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训练。
从作文的结构入手,告诉学生怎么写,第一段,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段,每一段怎么写,每一段开头的方法技巧,跟学生讲。
框架有了,素材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向文本要!
比如《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一小段话素材清单:理想人生、追求目标。张永林老师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和论语做了梳理,罗列了“素材清单”,交给学生早晚背诵,不必再到课外去挖,一举多得,因为这些经典的东西往往属于默写的范畴。文本素材挖掘之后,怎么用?
话题训练是张永林老师打开作文教学的一把有钥匙。他分析了浙江省高考自2004—2017年语文作文情况,把高考作文立意归结为四个方向:历史、人生、自然、文学,然后一个月四个星期,每个星期面对一个话题来训练。
“我让学生找出我的问题,我也指出学生文章里的问题。”学生写了,他自己也写,在作文点评的时候,他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用投影打开,再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当堂进行对照,课堂呈现“去师生关系”,只剩下文学的文笔。俯下身子与学生同行,学生在张永林老师的指引下,写作水平逐渐提升。“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大大加强了。两个多月后,班级语文成绩上升到年级段B层次的第二名。

张永林简介
温州市优秀教师;瓯海区优秀班主任,瓯海区教坛中坚;温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论文《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班主任》获全国一等奖,《教室是学生发展的平台》获浙江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