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100期)

时间:2020-09-18 17:45 作者:张卉 编审:
 
【达达马蹄】

历史的尘埃
宝应中学10级25班 徐林
  
  独自登上长城,是暑假。
  面对这巍巍雄关,烈日骄阳也暗淡无光。
  台前烽火逝,身旁树未休。这身前身后,千山一碧的快意,是拥抱自然的快意。
  不止一次地回头了,看看远处如蚁聚的人流,比起这古迹太渺小。这是历史的辉煌吗?
  耳边有风的异响。
  这是嬴政用鞭子抚摸秦人肌肤的声音吗?还是胡骑的嘶鸣,撩人心魄地响起?
  我且循阶,叩石而问。
  看着用汗水浇铸,血砌泪堆的长城,异样的,耳边又响起啾啾之声。人流中不乏老者,以一种老成的姿态说,这是击石燕鸣,是那时燕子撞击长城而亡鸣声不散所致,何等壮烈!击石而问虽渺小,秦燕撞石却伟大。
  也许对嬴政暴行的痛诉不是孟姜女的专利。
  长城有长城的无奈,谁叫历史让胡人与大秦为难?谁叫历史无情,先民愈悲壮,历史愈辉煌。
  我将伤感的网撒在长城上,捞起厚重的历史。
  五千年历史中何止一个长城,一部建筑史,一部血泪史。中华民族的骄傲却包含了先民的痛苦。我无法说这是将快乐建立在痛苦之上,但透过快乐之后的心酸又有多少人视若无物?
  我无法面对……
  我在打捞
  ——捞出历史的无奈,剽悍的骑手望城兴叹。
  ——捞出嬴政的无奈,外患内忧间的抉择。
  ——捞出人民的无奈,文明总与野蛮并存。
  于是长城如镜,折射出多个不同的色彩,也让我,无法面对……



草原梦
淮安外国语学校2011级5班 刘书含
 
  一路上,蒙古包和牛羊马群星星点点,导游的话仍絮絮叨叨萦绕在耳边。希拉穆仁草原,你,会张开双臂欢迎我吗?
  到了,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今天,终于可以亲眼见证你的美丽。你,会害羞地揭开你的面纱吗?
  正如导游姐姐所说,当地的居民唱着蒙古民歌,端着下马酒,守在车门口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感到一阵欣喜与激动。
  一下车,就被阵阵凉风包围了。我却不愿穿上外套,一任风飕飕吹到脸上。草原似乎根本没有边际,一根无形的针将它与天空绣在一起。我跑到马栏边,满怀期待地看着那一群群马。马儿打着响鼻,很用劲地甩着那长长的尾巴,有的只顾低头吃草;有的急躁地走来走去,跺着蹄子;有的愣愣地看着人们,眼睛里写满了哀怨——马儿啊,我们并不会伤害你,你在害怕什么呢?骑马驰骋在草原上,耳边是呼呼刮过的风,情不自禁地想放声歌唱,却又羞于开口。
  下午,我独自飞奔在草原上,想象自己飞过原野,却找不到尽头。一连惊起好几只怪怪的虫子,飞起来咯咯地唱歌,还扇起白底黑花的翅膀,可当它安静的时候,和一只蚂蚱没什么区别。有意思极了。
  草原到了8点多钟才开始落日,太阳突然变得吝啬起来,像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他最后的金子。
  我爱草原,因为她的广袤与豪放。



生态园游记
宝应实验小学07级10班 杨洋
 
  阳光欢快地在树梢跳跃着,清晨冷冽而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少许梅香。早上,去生态园秋游的消息在班上不胫而走,随着同学们满怀喜悦的叫喊声,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初生的朝阳为我和同学们披上了一身淡红纱衣。在去生态园的路上,大巴车上载满欢笑载满歌。在一路欢声笑语中,在一段漫长的坐车时光里,我们终于到达了那个草木丛生、生机盎然的生态园。
  生态园里一片乡土气息,那质朴而不加修饰的天然美景令我心头一震,留连于乡野风光中,可还没等我拍下更多的风景照片,我们在生态园的旅游活动便拉开了序幕。
  我戴着学校统一的小红帽随着队伍向我们的第一个娱乐项目“进军”了。经过了十几分钟的步行,我们终于到了那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跑马场。
  只见跑马场旁长着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土地肥沃。跑马场里,六匹或骠悍强壮或体态优雅的马正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小桥边的山水风光,其中一匹毛色纯正的白马最受大家喜爱。我上下打量了一下与唐僧的龙马相差无几的小白马,摇了摇头,不经意地往旁边瞟了一眼,一匹朝气蓬勃的棕马紧紧吸住了我的眼球。于是,当饲养人把马儿牵过来时,我一脚便跨上了小棕马,那一瞬间,我有些迟疑,随后猛一翻身坐到了厚实的马背上,只见其它的马儿都四蹄生风地奔跑着,尽显英姿,而我的小棕马却不急不慢地东看看,西望望,慢吞吞地向前走着。我心中一急,扬起马鞭狠抽三下,原本温顺乖巧的马儿像发了疯一样不顾一切地冲着,我慌忙拉住缰绳,心中升腾起的恐惧压过了兴奋。过了好一会儿,才逐渐恢复过来。阵阵微风袭起了我的几缕黑发,怎一“爽”字了得?
  夜晚,风微凉,闪亮的荧光灯在黑夜中点亮了每一个角落,也点燃了我的心。星疏月明,几声蝉鸣几句鸟歌,我们都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窃窃私语,享受这相聚一室的喜悦和夜间狂欢的欢乐。教官时不时冒出来,吓得我们魂飞魄散,却笑声连连。
  彩霞片片,秋游结束了,我们踏着一地碎金回了家,而那生态园二日游的所有快乐所有美好都会永存于我的心底,成为最美的一笔。



【青春物语】


暖 意
监利中学11级1班 余纬琦

叮铃叮铃
一阵风绕过木格窗前淡黄色的风铃
噘着嘴狡黠的笑意
逃窜进邻居家的院子里

葡萄架上的叶子正肥壮
像几盏墨绿的大碗咧着嘴儿
又像妃子的大裙袍在阳光的透射下飘动


有一只小胖手正试图摘下那隐匿在叶子间的小宝宝
戴着金边眼镜的老奶奶摇着蒲扇
摇着拱拱的木椅
摇着笑眯眯的眼光
额上还耷着几缕湿漉漉的头发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温暖
在这盛夏
一只萤火虫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他的灯罩
树叶哗啦啦地高唱着浓浓的暖意

 


【一季风景】
 
寻找那颗希望的弹珠
宝应实验初中10级01班 聂文韬
 
  闷,情绪莫名的低落。推门出去,阳光暗淡无力,落叶斑驳。才走几步,脚下一滑,湿漉漉的枯叶下竟然埋着一颗色彩艳丽的弹珠。环顾四周,花圃那一头有三四个孩子在嬉戏,不远处有一个穿着毛线外套的男孩正在低头寻找着什么。
  “你在找什么?”那男孩仰起头来,脸上沾了少许灰尘,委屈地说:“我,我刚才把我哥送我的弹珠弄丢了,我必须找到它!”
  “花圃这么大,弹珠那么小,又是花草,又是落叶的,怎么可能找到呢?”这孩子好像挺倔的,我悄悄收回了原本准备摊开的左手。“我是沿着这儿过来的,”那男孩指指身后,“就在这范围里,不会丢的,只要一直找下去,我一定可以找到它。”转过身来,他往面前划了很大的一个圈,抹了一下眼睛,鼻梁上又多了一道灰痕。
站起身来,我折返到楼道口的草坪边上,悄悄将弹珠放到原处,捡了一片金黄的叶子遮挡了一些。这里正对着男孩寻找的路线,如果他不放弃,一定可以找到这漂亮的弹珠的。
  是的,生活里总会发生一些叫人不痛快的事情,先给你无数缤纷的希望,不知哪一天它又会换成了灰色的失望,甚至是黑色的绝望。然后,只要我们心怀目标,紧盯着前方,在困难的那一刻咬牙顶一下,说不准儿再走一两步就能成功。
  就像那个倔强的孩子,往前走,终究要找到那颗希望的弹珠。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9级31班 刘梦洁
 
  空气中已有些许寒气,阳光也一改往日的温柔,严肃得像一个固执的老头。
  树叶大都已经被风卷到了地上,只有很少的几片还残留着失去生命活力的枯黄,孤单的黄色在枝头奋力挣扎着,最终还是如蝴蝶纷飞一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冬天了么?我想。
  远远地,就望见了熟悉的家门,父亲的身影在门前的那棵老树下渐渐清晰起来。
  还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雪下得很大。我吵着嚷着让父亲带我去堆雪人,却在无意中看到了这棵树。
  整棵树都被雪覆盖着,仿佛穿上了一件白棉袄,只有每根树枝枝头的那点棕褐色让人感到一点生机。有的枝干已经被厚重的雪压弯了,低着头仿佛是个做错事的孩子。寒风凛冽,单薄的树身在冷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它长得真丑啊!”我对父亲说。
  “那是因为这个季节不属于它啊!”父亲摸着我的头说。
  “不属于它?”
  “嗯。”父亲蹲下来,很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说:“其实每棵树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它会竭尽全力去展示自己,让世人欣赏到它的美好。这和人生也是一样,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很多不如意的事,他们有时会让你难过,自责甚至想要放弃,但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那你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季节,绽放美丽。”
  那时我还年幼,并不懂父亲这段话的意思,只是望着我眼中的这棵并不好看的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走到了家门口,望着家门前的那棵老树和撒落一地的枯黄的树叶,我知道,它已经度过了属于它的季节。然而,父亲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打动了我:冬天都到了,新的季节还会远吗?
 


走在铺满落叶的道路上
宝应实验初中11级9班 赵婧
 
  走在铺满落叶的道路上,有风,落叶飞扬。褐色的土地上尽是斑斑驳驳的落叶。虽然注定黄与灰是秋的主色调,但并不是就要说秋是单调的,只是肯定秋是清丽的。
  茅草花白煞煞的,芦花簇立在芦苇上头,很多很多,像层层波浪,如野菊般的紫色小野花或是零星散落或是聚簇一起在地上。红褐色的狗尾巴草长得很大很粗。它也在风中摇摆,像撒欢的小狗尾巴。我不禁停下了脚步,倚身在一棵白杨树上向后望去。身后墓丘点点,它让我想起了我那一位已逝去的老同学。想起了她的笑,她随着她的笑脱离了生命的轨道。生命的来与去是快?还是慢?
  飞过一只蓝色的蜻蜓,它停在了一片落叶上。
  一只青色的大蚂蚱把我的视线引到了地上,它从一支芦花上跳到了我的脚旁,然后又跳开了。一只甲虫顶着它乌黑发亮的甲壳,急匆匆地走着,是忙碌?还是盲目?西斜的阳光照耀在北倾的白杨树上,树为何都向北倾,是在仰望?是在追求?难道北方有它们的梦想吗?
  凡是路,它都有尽头,走到的也不过是这段路的尽头,只要我愿意,我还可以继续走在铺满落叶的道路上。尽头仍然在我的前方,身后仍是墓丘。
  太阳已触到了地平线,但它终究还是会升起的。



【忽然花开】
 
爱·奇迹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宝应中学11级21班 葛文鑫
 
  红色的客车又一次消失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它带走了代课老师克兰蒙·马修和学生贝比诺,却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留给了人们对“爱”的另一种诠释。
  首先,爱是能够兼济天下的胸怀。马修给“池塘畔底”辅育院代课的第一天,就感到精疲力竭,甚至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到这个环境差、院规无人性、院长和孩子都令人恐惧的地方来。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坚持的结果众所周知——所有孩子都被感化,并且他们中的莫翰奇还成为著名音乐家、指挥家,这便是爱的力量,而音乐只是它的形式。
  其次,爱是懂得感恩。记得曾听说过这么一段话:“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面对那些心灵十分脆弱的孩子,特别是莫翰奇和孤儿贝比诺,马修总能放下老师的的架子,因材施教,这是有谦虚之德的表现;不断的挫折和苦难总是阻碍他的计划,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信念,一直坚持着人性化教育,这就是敬畏之心的表现。我想,他的言传身教对“懂得感恩”的思想的传播,永远要比“纸上谈兵”来得更有效果吧?
  第三,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心存希望。史铁生说:“上帝不会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我们的希望。人不可逃避苦难,亦不可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马修深知这一点,因此,从未追求功名的他,不仅在他的教育事业的朝圣路上坚持了下来,也创造了爱的奇迹。
  影片的最后,画面切换到了50年后贝比诺和莫翰奇再会的情景,那时的他们都已很成功了,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当年他们的那些不幸和错误。我又想起了史铁生的句子:历史,要用许多不幸和错误去铺路,人类才会变得更加聪明。人类浩荡前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爱。
 


彼岸花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11级14班 曹梦雅
 
  许多人说,距离产生美。
  某80后作家说,一切事物都要隔层玻璃才好看。
  古人形容美人美态,说“美人隔云端”。
  距离,是何神物?有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空间的河流,为何我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阿拉丁的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开启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这种美好,古今皆有。例如《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无情水隔断了你侬我侬,留住了诗情画意,摒却了无距离的遗憾。古时的山水泼墨画,都会或多或少的留出一些空白,或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感到山也朦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也许事实并不如此,山或许遭人樵采,已满目疮痍;水或许已经枯涸,剩下一滩烂泥,无论如何,留给我们的,总是距离带来的“清、寂、和、静”。
  人与人交往,有距离会更美好。席慕蓉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越使人留恋”。这让我想起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确,双方隔得远一点,才会看不到那些本可忽略不计的瑕疵,像那个豪猪取暖的故事,只有留出恰当的空间,才能既取暖,又不伤害伙伴。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放,它超然且有出世的气氛。我喜欢朋友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在入世中做着出世的梦。”融入世事但想超越世俗,或许是平平常常的吃饭、写信、聊天,但会用一段刚好的距离画出一条心河,在彼岸做着“孤际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
  彼岸的春色正浓,我们一起去看陌上花开。



【闲情偶寄】
 
雨季
淮安外国语学校2011级18班 金媛
 
  “忽然间黄昏变得闪亮,因为此刻有雨在落下”……
  秋天本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今天窗外又飘起了朦朦细雨。我站在窗边,用手接了一滴小雨点。雨点很小,滴在手心里似乎没有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从手里漏了出去。是啊!雨点是那么渺小,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站在雨中,任凭小雨点打在我的白衬衫上。看着白衬衫一点点被雨点打湿,望着来来往往的同学们,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希望在雨中找到那个迷失的自己。就让我在雨点中清醒吧!多么希望雨越来越大,让时间永远的停在这一秒钟,让我好好的享受这一刻!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作业,静静地站在这儿……
  我站在湖边,看着雨点落在湖中,使其荡起一波涟漪。我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那么微小的雨点都可以为自己荡出一波涟漪,我为什么不可以在属于我的天地里,闯出一番事业呢?
  雨季的雨是那么渺小,是那么柔弱,可它又是那么的坚强。雨是大地母亲的孩子,下雨时,她们欢跳着回到母亲的怀抱。雨是回忆的音乐,在雨声中我们回到从前,做回那个纯洁的自己。


 
生的玄想
监利中学10级5班 王靖文
 
  深秋清晨的微薄雾气朦胧了眼角,慵懒地将视线滞留在课桌上最上面一本生物书上,瞳孔也放弃了调节焦距而仅仅是嵌进了“生”的虚像。
  我的思绪飘忽着。
  湛蓝的天空高远而澄澈,微微游动着几片浮云,暖和得像绵羊身上的绒毛,和煦的阳光成片地倾泻在翠绿的草地上,剩下几缕漏在了树荫下。林荫道旁的长椅上坐着正在拍全家福的幸福的一家人,孩子粉嫩的小脸紧挨着父母的头坐在他们肩上,他们将手搭在老人的肩上,三代同堂的幸福感都散布到了空气中,连旁观者都感觉到了幸福。
  三代身躯合成了这个家,三种信念支撑了这个家,三种温暖点亮了这个家……镜头里宛如一字“生”,可能是生活吧!这样的生活是幸福,是快乐。
  生,它是一种福祉。
  我突然发现我对“生”的了解只算是如此浅薄,真正的“生”太宽太广,我现在还是不能悟透悟懂。
  人们都说,生命很短,生活很大。我想人们所谓的生命即人活着还剩一口气的时候,确实很短,谁又会介意它更长呢?闲着的时候都能倒数自己所剩的时日了。可是生活很大,它也确实很大,大到把宇宙也容纳在内,而宇宙也只能是它其中芝麻大小的东西。生活是件多么高深的事情,它有技巧,有类别。
  脚尖或指尖跳跃在起伏的琴键上,我们过的是一种闲适、优雅的“艺术生活”;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我们过的是一种懒散、颓废又堕落的“低俗生活”,我想这都算不上是一种生活,它不应该叫生活,而叫“死活”,它应该是脱离了“生”的本质的。
  我们学过很多词,如“生机勃勃”“生气”“生存”“生活”等,它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充满灵气、活力,甚至可以加上快乐与轻松。
  倘若看见两只小狗相互追逐,我们也能笑着说一声:“多么有生气的小狗啊!”这倒让我又深思什么是“生”。或许它只是一把尺子,常常被用来丈量远远大于它长度的欲望。我不知道,只知道它是一种福祉。
  如同我们明白: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我们知道有“生”,但概括不了它,我们只是知道有,并且每天都在试着去理解它,去做到它,像奔跑在草原上的斑马,偶尔黑色,偶尔白色,但其实它是黑白相间的,这就是“生”的气息,它一直是灵动的。
  窗被推开,一阵清凉的晨风扑面,我清醒了,中段的思绪连接在生物书面上,我翻开它,随着一颗心脏的插图走进另一个“生”的世界,或许那是一颗跳动的心脏……


 


上一篇:两地书(100期)
下一篇:美丽的错误(101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