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
是时候让秋风刮过田野,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成熟。青豆、黄豆、红心山芋……本期作者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笔触描绘渐渐消逝的乡风野趣,留住寻常日子里的暖与甜。
【秋之实】
饱满的秋日
淮安曙光初中16级1班 姚芷萱
秋阳拂照四野,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秋雨掠过豆田,把豆荚淋得滋润润的。豆荚在生长,豆粒也在生长,长得饱满实在,豆荚熟了。它们挂在豆棵上,像被奶奶梳理过的一个又一个丰盈而充实的日子。
奶奶要到田里摘青豆荚,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理,便缠着奶奶要和她一起去。我站在田埂边,望着青青丛叶中簇拥着青豆荚,青豆荚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绿色的翅膀。
奶奶迈过田埂,不疾不徐地走进齐腰高的豆丛。她弯下腰,轻轻摘取一把“绿蝴蝶”,放入我的小竹篮,再接着摘取另一丛。她的手飞速地在豆丛间舞动着。风吹翻了豆丛的结构,奶奶的白发伴着秋风舞动,和青豆一起随风摆动。奶奶一边摘,一边抚摸着那饱满的豆荚,那眼神,满满的全是宠溺,就好似在看我,仿佛这豆荚便是她的孙女,它们的痛苦和快乐每时每刻都牵动着她的心。奶奶瞅准一串大豆荚,奋力地摘取豆荚,由于用力过猛,盘在脑后的头发一绺绺地掉出来。银白的色泽在秋日饱满的阳光映照下好似银线一般。
小竹篮里堆满了绿绿的饱满的豆荚。回到家,我把豆荚倒在地上。我搬了一条小板凳端坐在奶奶的身边一起剥青豆。“你看啊,豆子要这样剥,先用左手在豆荚的角捏一下,再用右手四指托着豆荚,拇指顺着豆荚两瓣壳合拢的线条向内用力一挖,豆荚就炸开了。用拇指沿着豆荚朝下一捋,瞧,绿绿的嫩嫩的小豆子出来了……”此刻的奶奶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我的四周弥散着田野里特有的清新的豆荚的气息。时光静静地流淌。
秋阳明亮,漂浮在空中的细小尘埃我都可以看见。我一边注意奶奶的动作,一边观察到奶奶是真的老了;额头上的纹路如林,无以数计的银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奶奶,我帮你梳头吧!”我找了一把透明的牛角梳,轻轻地梳着。我小心翼翼捋着丝丝白发。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打下来,也巧妙地镀在奶奶的耳际。
秋风拂过鼻尖,有泪在我脸颊滑落,不是悲伤而是温暖。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一丝一缕、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每个角落走过,秋风拂过大地,颗颗饱满实在的青豆落下,落在我的心里,萌发出柔软的芽,长成滚圆饱满的青豆。那就是我和奶奶一个又一个丰盈而充实的日子。
黄豆
淮安曙光初中14级7班 何海欣
黄豆就是一朵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了小片的田野上,开在奶奶和我的心上。
秋日的早晨,雾气还不舍得散开,奶奶就手戴手套,持着镰刀,一步一步迈向了田里,割下来酝酿了两季的梦。豆杆们低垂着脑袋,在河边蛙鸣的摇篮曲中就那么安静祥和地睡。“长筒雨靴”在黝黑,湿润的泥土中踏着,我放弃了早睡,和她一起在田里刻下那一深一浅的脚印。奶奶左手将豆杆一把抓住,甩向左脚,镰刀顺势斜向上一拉,三四秒钟,这么快?对就是这么快,一点点都不带伤痛,缓慢地放下,偶有落单的,被湿润晨风的轻抚惊醒,“哇哇”叫了起来。我跟在奶奶的身后,用昨日编好的草绳将豆杆捆起,我不禁打了个喷嚏,一时间蛙鸣声,哭泣声一起奏了起来,拉开劳作的序幕。
时至中午,阳光仿佛是儿时的模样,那样的温暖,令人无忧。我在前面蹦跳着,奶奶拖着疲惫的身躯前行,水泥路上充斥着那一大一小的幸福的脚印。他就这么看着,耳边不时传来豆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午后微风乍起,吹得阳光碎落了一地,吹走了我和奶奶的倦意,我拎来上午捆好的豆杆,她轻轻地摊开一张白布,白布上有已经淡去的兰花,解开草绳,豆杆一起迫不及待地滚了出来,铺排着,奶奶抡起木槌,捶打着豆杆,我就站在他的身旁,端着小碗,调皮的黄豆飞出来,钻进青砖的缝隙里,躲藏着,不肯露面,待到多时,我也跟着它们,用小指将其拨出,奶奶的脸上渗出了汗珠,上齿咬着下嘴唇,捶打声此起彼伏,那样的不舍而又狠心,就像是常用戒尺轻打他的孙子一般的模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散下成功的果实。我立在奶奶的身旁,揉肩,递水,擦汗。阳光下的树阴在我和奶奶身上投射一身的斑驳。
黄昏悄无声息地到来。万物都着上了色,天上的云手忙脚乱地换装,阳光和田地里的豆子在此刻都要进行一场大型的演出来庆贺一天的忙碌。忙完,豆子被两层白布包裹着,不受晚间的侵袭,还是那么安静,一天的足迹也都踩在奶奶和我的心上。
我在朦胧月色中想起明日的奶奶,阳光是否会依旧暖人,有谁会和她一起走向收获的田地,留下成长的脚印,收获秋天的故事,携手打碎黄豆一生的梦?
红心山芋
淮安曙光初中14级8班 周迅
秋阳,秋风,秋叶,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飞舞。带着恍如隔世的静美,将秋的故事缓缓讲述。
山芋的摸样,编述在秋的故事里,印到每个人的记忆里。
初夏,母亲趁雨后地湿,将剪成一节节带叶的的茎栽在整好的田垅上。翠绿的芋叶萎靡数天便会自然返青,长出新芽,展开荷似的叶片。只需等着秋天收获。
转眼秋风乍起,山芋叶起了斑点,转而变黄。我手握父亲特制的小镢头,跟在父亲身后,弓着腰,双臂用力地挥着镢头,吭哧吭哧地收刮着父亲收刮后的地皮,小脸涨得通红通红,嘴里不断地呼出白白的雾气来,不一会儿便累了,但刮出一个山芋便是一个惊喜。一直忙到弯月初升。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会忙着将山芋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母亲先要打水将山芋洗净,我便争着要帮母亲打井。我嬉笑着摇晃井柄,水断断续续地从井口流出。好不容易打满了水,母亲用刷子搓洗掉皮上灰蒙蒙的尘土,山芋红艳的本相就显露出来了,母亲的手也会冻得通红,天真的我却以为是母亲的手染上了山芋的色彩。削掉红艳的皮,山芋白嫩的里子就一览无余了,似是胖胖的白娃娃。
母亲小心地将山芋切成均匀的块儿,此时她细致的眉眼显得尤为生动,嘴角的微微上扬都美丽动人,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将山芋放在蒸笼里,盖好锅盖,坐在炉灶前,将枯枝点燃塞进灶膛里,不一会儿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无聊的我就啃着脆生生的山芋,赖在母亲身旁,一边品味着山芋的甜美味道,一边看着火舌贪婪地舔舐着锅底,似乎知道锅里有着美味。在那一刻,时间用沉默弹奏着爱与温馨的旋律。但不久我就会被烟呛得红了眼,委屈地听从母亲的话跑开了。
待山芋的甜蜜弥漫在清亮的晨曦里,我就会急匆匆地跑回家,这时候母亲一定会将我的碗里盛满了她精心挑选的红心山芋,甜甜的、软软的,皮儿透亮,用筷子一夹就破,露出金黄如蜜汁的细腻的肉瓤,舌尖一舔,甜的沁心透肺。我总是慢慢地吃,我要让它的美好滋味长久地停留在舌头和喉咙的每一个部位。
山芋可以和稀饭一起煮,一大锅粥都会被香甜的气息侵占。一家人最爱端着一大碗山芋粥,对着桔红色的太阳悠闲自在地享用,谈着趣闻逸事。热气在面前飘浮,温暖了每个人的面庞。
山芋依偎在秋的怀抱里,与泥土和温暖阳光紧紧地贴在一起,在甜蜜的故事中让心再次回归自然。
【秋之语】
走过一条红枫路
淮安外国语14级4班 张远航
离家不远处,有一片枫树林,每到深秋,枫林总是一派壮观,吸引来不少参观者。每隔几年的秋天,我都会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那片红枫,去感受那条红枫路。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这片枫树林的时候,是枫叶正盛之时。虽已入秋,但满林枫树却依旧生机不减。两排红枫间现出一条小路,小路上铺着参差不齐的石砖,呈现着一种错杂的美感。曲径通幽,小路通向远方,两排枫树也随着小路一起通向远处。我走在小路上,抬头望去,满眼的红铺天盖地地袭来,我想此时我的眼瞳里一定被映得像火一样热烈。红叶在风中飘摇,好像是一把火要燃烧掉整个天际。唐朝诗人杜牧曾写过“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用在这里应该也不为过吧。我慢慢走,走过这条红枫路,枫叶的美丽让我心动良久。
长大一些来,刚好是落叶的时候,我依然走在这条路上。枝头的枫叶渐渐凋落,铺在了前方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脚下一使劲,它们就会粉身碎骨。又几片枫叶在空中打了个旋,缓缓飘下。着着这景象,不禁觉得有些凄美。落叶片片凋零,叶落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连串词句跳出我的脑海。它们即使落下了,也还是要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默默滋养着下一树的枫叶,孕育着下一树的辉煌。我慢慢走,走过这条红枫路,枫叶的使命让我心生敬意。
时隔几年,再一次走上这条路。这一次我看到的是即将凋落的枫叶。那树上的几簇枫叶紧紧地抓住枝头,任凭风如何吹打都不落下。它们顽强地停留在树上,用这最后的时刻再一次绽放自己的美丽。这种美是特殊的美,是珍惜一分一秒绽放的美,是开放得同样热烈却又不同于平常热烈的美。而它们终究敌不过自然的轮回。当它们真正落下时,我惊讶于它们的超然洒脱。也许是因为它们在凋落前的那一刻尽情绽放出了自己余下的所有美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美都献给了这个世界,所以无可遗憾,无可留恋。我想我们也应该像红枫一样,尽最大努力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从而才会在放下一些事情时不觉遗憾。我慢慢走,走过这条红枫路,枫叶的品性让我豁然开朗。
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会。走过一条红枫路,体会一片红枫的最后时刻,伴随着我年少的感悟。
听水
淮安外国语15级9班 芦水娇杨
远远地,吹来了一缕凉风。风中夹杂着一丝轻微的响声,仔细听,似乎是潺潺流水。我的前方是一座峡谷,我想踏进这峡谷去寻觅那牵动我心弦的声音。
随着我逐渐深入,声音越来越清晰。在路的两边,也有了水的支流,有支流的地方也有了或窄或宽的水道,水流也是时缓时急,让人不禁想要掬一捧水,享受来自自然的美好, “叮咚——叮咚——”,撩人心脾。这水好似疗伤的药水一般,慢慢流入人的心田,抚慰焦躁的情绪,给人以舒服的感受。内心一阵温暖,这暖意不似夏日里的骄阳那样炙人;而是秋日里,暖意洋洋的正午,不燥不热,内心涌出一股感动,原来简单的小溪流水声,也会带给人这样舒服的感觉。
渐渐走到尽头,这儿的落差那自是最大的了,成就了这如帘的瀑布。“轰隆——轰隆——”,如雨天的电闪雷鸣,不复它支流的清脆,给人以钢琴沉重的感觉。身旁的树叶“沙沙”作响,忽然狂风吹来,再配合着这声势浩大的响声,竟成了振奋人心的交响乐!几滴水珠溅落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手指在水珠上蘸了蘸,再用两指搓一搓,发觉水珠竟是这样的柔弱无骨,然而上万成亿的它们组成在一起,成了有着巨大力量的瀑布,也有了这冲击极大的声音。
我也曾听过大海的声音,与这山中流水自是截然不同的。山水是小家碧玉,轻快的,亲切地招呼着游人;而这海水却是让人敬而远之的态度。它神秘,它神奇;所以它的声音自然要比山水沉重些。“呼——呼——”一浪接着一浪,震耳欲聋。海浪的力量自也是无穷的。水,柔软却不软弱。即使是小小的水珠也不可轻视,当它们团结在一起时,就成了一个集体,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集体,有了毁天灭地的能量。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莲在心中
淮安曙光初中 宗丽
向往普陀有一个重要原因:让你心静,远离喧嚣。今年的十一我就义无反顾地选择踏上那片清净圣洁的土地。
普陀山的岛屿面积很小,只有13平方公里。岛上的居民不许购买现代化交通工具,一切的行动只依靠最传统的步行和骑自行车。从沈家门坐十分钟的快艇就到达普陀山,一船的香客一齐涌入岛上,却保持了异常的寂静和神圣,原来这块土地真的是有灵性的,连刚踏上这里的人都被感染了。
上岛后的第一站就来到山上最大的寺庙——普济寺,还未进入寺庙就被寺前的放生池里密密麻麻的红鲤所吸引了,随手拍了一张,蓝天白云倒影在池水中,鱼儿竟也游在空中!进入寺中,发现人潮如海,却神奇的只听见祈祷声和念佛声,原来心中有信仰的人,自然也会有较高的觉悟。我也手持三只清香,举过头顶,以表达对佛的敬意。
普济寺的行程结束后,按照当地居民的指引,我们直接坐山中的旅游小巴来到索道站准备直接去山顶的慧济禅寺,坐上缆车我们随着索道缓缓上升,开始慢慢看普陀的全貌,岛上郁郁葱葱。舟山群岛尽收眼底,海面如镜,碧波万顷。100多间殿堂楼阁隐没在翠竹之中,给人以“深山藏古寺,古木依古刹”之感,一切都是那么美妙!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佛,真可谓蓬莱仙境!
到了慧济寺,我们按照路线诚心礼拜过便沿山路下山,湿滑的古道布满青苔,参天的古树遮住了蓝天,树林之间传来鸟语花香,身在其中忘却了凡世间一切的纷扰,留下的只有佛光法雨润泽过的心境。下山的途中看见好多诚心向佛的居士们,三步一拜,九步一叩,真被他们的虔诚所感动。
来普陀之前就听我妹强烈推荐潮音洞,据说天气晴朗,洞内出现七彩虹霓,心诚的香客可以看到观音显灵。站在崖边,闭上双眼,静听海浪滚滚涌入洞口撞击洞壁。那声音也许就是芸芸众生在茫茫苦海中等待救赎的悲苦之音。当代的一位诗人这样描述潮音洞:“静坐在礁石上,聆听潮音洞喧哗和低吟,每个音符都是大海律动的生命,喜怒哀乐,在浪的长弦弹奏,辉煌上升。静听,随潮音紧紧包裹,眼睛就分外透明,心灵就与大海共鸣。”不过这里人迹罕至,比起其他的寺庙,更多了些曼妙。
天色渐晚,最后一站来到位于双峰山南端的南海观音,这里地势较高,33米的观音铜像端坐着,仿佛她一伸手即可普度天下。
“半轮淡水照禅心,几缕残阳载客梦”,在无欲的心境的熏陶下,我顿生禅悟——心中有佛佛自生,愿莲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中。
【秋之思】
目光深处
淮安曙光初中15级10班 赵佳雨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我只知,你目光的深处饱含着对我浓浓的爱意。
在我还是婴儿时,你用你那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眼中,有浓浓怜爱和喜悦之情。
你说,看着我像看着一幅画,你轻轻地摇动着摇篮,另一只手上拿着一方白纸,在我的头上“哗哗”的抖动着,然后,心满意足地看着我笑。那花花的襁褓里,润湿的气息,绯红的小脸,蝴蝶般的睫毛,土丘般的鼻子,勾勒出一幅“婴儿戏纸”的图画。你看着,眼中的怜爱好似要溢出来。
你教我走路,你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从上午练习到下午,你说:“我放开手,你慢慢来,宝贝,我们不着急。”你说着,小心翼翼地放开手。你的目光紧紧地追随着我晃悠悠、慢悠悠行走的脚步,好似在说:“小心点,慢慢走,别摔着。”渐渐地我走得平缓了起来,你眼中有浓浓的欣慰之情。夕阳下,一大一小的两个影子显得无比的和谐。
还记得吗?有一次你背我骑自行车时,我的脚意外扭伤了,我“哇哇”的大哭着,你很快镇定飞来送我去医院,只是,那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慌和自责。
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就看到了你那布满血丝的眼睛,你久久凝视着我,目光深处是深深的疲倦与自责。
当我初来到这个世界,你的目光写满了喜悦和对我的怜爱之情;当我学会走路时,你的目光写出了浓浓的欣慰之情;当我意外受伤时,你的目光中会流露出浓浓的自责;当我成绩优异时,你看着我的目光写满骄傲;当我意外受挫时,你的目光又鼓励着我前进……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你那双会说话的大眼,你那久久凝视着我的目光,深处,总是浓浓的爱意。
秋天的怀念
淮安曙光初中 甘艳
窗外的秋雨不大,却下个不停,淅淅沥沥,将世界笼罩上了一层烟雾,淡淡的思念在雨中晕染开来。
不知是怎样的因缘巧合,第一次认识《秋天的怀念》,是因为语文老师的一次作文选材。那一天,阳光正好,静静地洒满教室,教室里只传来老师的低语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那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充满着哀求与小心翼翼,那一刻,我对书中的“我”充满了怨恨和埋怨。于是,我从老师那儿要来了原稿;于是,我触摸到了《秋天的怀念》;于是,我认识了史铁生;于是,只一眼,便成了一生的牵念……
史铁生是一位被命运“调戏”的人,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从青年开始就注定他这一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他一直彷徨在生与死的边沿上,反反复复地思考着人为什么会活着,为什么而活,要怎么活。
命运收走了史铁生的双腿,却给了他一座地坛。在这一片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里,就像一个人总要上下班一样,他推着轮椅一个人静静地“走”到地坛,从早坐到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看时间,看自己的身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最初的时候,史铁生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随着光阴的流转,他感知到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当他终于意识到“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的时候,母亲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他了。如果说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港湾,那么母亲就是他的全世界,“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是母亲教会了史铁生思考生死的问题。
轮椅上的生活注定是孤独,是悲痛的。可是从史铁生的文字里,我们却读出了温暖与淡然。他娓娓而谈,谈自己的经历,谈他对人生的思考,他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命运,坦然地剖析自己的无奈、愤懑和绝望。他用自己的苦难教会我们成长。
读史铁生的文章,如同造访一个温暖的前辈,他能在不知不觉中抚慰你心灵的皱褶,驱散你灵魂的忧伤。
“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和他的母亲会生活得很好,会一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