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外“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系列报道:十三岁的际遇——筑梦清

时间:2014-07-11 15:01 作者:张俊逸 编审:

  7月10日,淮安外国语“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活动的最后一天,也是让同学们倍感鼓舞的一天,因为今天大家走进清华,亲近北大,走进这全国顶尖学府、人才汇聚的圣地、亿万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园地。
  早晨6点多,同学们首先坐车来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这次是一位清华大学大三学长作为本次的导游,他带着同学们来到清华大学的校门口,只见由毛主席亲手题写的“清华大学”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学长开始用心为同学们讲解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进程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百年清华必将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人类进步作出更为广阔、深远、历久弥新的璀璨贡献。”同时,他从自身的经历讲起,激励同学们要立长志,要有学习目标,要想成功,要记住8个字“谦虚、勤奋、诚实、感恩”,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着,还不时的点头回应,神情严肃认真,自己在内心立下自己的目标。
  离开清华走近北大。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的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等组成的未名湖区,以及西区古香古色的教学建筑,都展现着北大的风华多姿。虽然是暑假期间,但还会见到很多学生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精神饱满,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时间观念是那么强,不想浪费分秒,同学们静静的欣赏着北大,“我以后一定要考北大,这里太美了”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
  清华北大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游行于两所顶尖高校,也是在寻找自己十三岁的梦想。走进百年名校,接受知识的熏陶,寻找梦想源地,孩子们为十三岁美丽的际遇而神往,每个人在心中告诫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要立鸿鹄之志,发奋读书,将来为国家的强盛去作贡献。
  上午10点,同学们满怀对北京的不舍、对未来的希冀,坐上返程的大巴,与本次夏令营活动挥手告别。7月11日凌晨12点,参加夏令营的850余名师生全部安全回到学校。
  回望北京之旅,学生们每到一处,都认真学习各景点的文化知识,仔细体悟历史精髓,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用相机记录下珍贵的图片,用日记保留住心灵的积淀。为了给本次“相聚在清华”夏令营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点,各班对本次夏令营活动进行了总结与表彰,对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共评出“优秀营员”368名,评出“优秀日记”108本。返校后,张宁生副校长高度赞扬了同学们在暑期夏令营中认真学习、善于总结的优秀品质。他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以北京之旅为契机,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继续发扬夏令营活动中认真学习的精神,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身新学期学习中去。
  为期6天的“相聚在清华”夏令营落下了帷幕,然而夏令营的精神却传递到了我们师生的心中,延续到我们日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的日子沉淀为昔日的老照片:灿烂的文化遗产,祖国沧桑的历史,魅力四射的现代文明,还有梦中的清华北大,长城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这一切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生命履历上美好的瞬间。


淮外“相聚在清华”

淮外“相聚在清华”

小营员

淮外“相聚在清华”

淮外“相聚在清华”

小营员日记

优秀营员喜报
 


上一篇:淮外“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系列报道:放梦蓝天,探索宇宙,追
下一篇:淮外在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培训会上交流经验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