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研究会“周恩来班”创建调研座谈会在淮外举行

时间:2016-05-16 10:11 作者:成 静 编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在少年时立下的志向直到今天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创建周恩来班,学习恩来精神”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周恩来班”的创建情况,推动“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一行于5月15日来到淮安外国语学校,进行“周恩来班”创建调研座谈会议。翔宇教育集团副总校长、淮外校长朱建文热情接待了来宾。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秘书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闫建琪,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巡视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清平,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淮安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瑾,淮安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陈国兵等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由李清平秘书长主持,他简单说明了研究会此行的目的,是对“周恩来班”在全国的创建情况进行调研,希望陈处长和朱校长能够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这两个方向介绍淮安市“周恩来班”的创建情况,为他们今年的研究课题提供相关资料。
  朱建文校长表示,淮安外国语学校从建校伊始,就充分利用临近周恩来纪念馆这一优势,把“周恩来班”的创建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淮外“周恩来班”的创建情况。第一是打造育人环境,营造学周氛围。淮外首先在校园环境的打造上就处处渗透着周恩来的精神,如建立总理铜像广场,在学校画廊定期展示相关图片,在教室里张贴总理名言等,把“以少年恩来为典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根植在学生的心中。第二是建设评选机制,加强自主管理。淮外每年在3月5日总理诞辰日左右,根据一学年的综合考评,评选“周恩来班”并授牌,让学生时刻铭记“学恩来典范,做优秀学生”。同时,朱校长还简单介绍了我校评选的八个要求,以及相关制度、评选数量等情况。第三是开展丰富活动,拓展创建途径。以活动为载体,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传承的同时,多样化考核,并纳入“周恩来班”的评选标准中。如今年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我校举办“丰碑永存,感动淮外”原创诗歌朗诵会,引导学生铭记学习恩来精神。
  淮安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陈国兵则从四个角度介绍了淮安市“周恩来班”的创建工作情况:一是以周恩来精神为灵魂,熔铸学校精神文化,推动德育内涵时代化;二是以周恩来事迹为基础,丰富学校课程文化,推动德育课程系统化;三是以“周恩来班”创建为抓手,创新学校活动文化,推动德育实践特色化;四是以弘扬周恩来文化为己任,延伸优秀学校文化,推动德育功能社会化。针对淮安市“周恩来班”创建工作还能够提升的地方,陈处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创建工作内涵要不断丰富,横向要不断扩大,纵向要不断深化以及外部要不断融通,从这四个方法把创建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张瑾回顾了“周恩来班”创建的几个发展阶段,一路走来,由自发向有组织的推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基地角度,他提出了自身校园走进去,即格言进教室、图书进课堂、辅导员进班级、宣讲进校园;立足景区迎进来,作为平台,要开展励志教育、开展共建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志愿服务;面向社会领出去,如精英学子修学团,带领学生寻找总理足迹等,将恩来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去。
  听了大家的发言,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闫会长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感受,当今青少年对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知度较低,周恩来总理这种正面、积极、向上的精神应当要向青少年普及宣传,把“周恩来班”的创建作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导青少年学习恩来精神,做有为少年。
  座谈会最后,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的成员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陈处长、朱校长进行了交流,探讨如何将创建“周恩来班”系统化,更加具体地了解了淮安市“周恩来班”的命名情况以及相关评价标准等,就调研的下一步工作如何进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创建“周恩来班”,把学习伟人精神与学校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周恩来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勤奋学习,刻苦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学生们也将从“周恩来班”出发,以更好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周恩来研究会“周恩来班”创建调研座谈会在淮外举行


周恩来研究会“周恩来班”创建调研座谈会在淮外举行


周恩来研究会“周恩来班”创建调研座谈会在淮外举行


翔宇教育集团副总校长、淮安外国语学校校长朱建文发言


淮安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陈国兵发言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张瑾发言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秘书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闫建琪发言
 


上一篇:淮外举行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
下一篇:淮外初三:调整状态 激发壮志 圆梦中考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