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7 日,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学子迎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 “奇妙之旅”—— 本学期第一次选修课正式开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选修课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方寸之间,而是将课堂搬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与探索。
part 1 三大特色项目 把课堂搬进自然与生活
溪边小物钓:生态与耐心的双重课堂
屿山堂旁的池塘边,“小物钓” 社团的同学们早已举着自备钓竿,屏息凝视着水面,连眼神都透着专注。不过别急着甩竿 —— 这堂趣味课早有 “章法”:课前,周优优老师先在教室里开讲 “理论小课堂”;现场,周老师一边手把手教大家调配饵料、练习抛竿,一边慢悠悠揭开水域生态的小秘密:“咱们今天还有个隐藏任务 ,清理罗非鱼、食蚊鱼这些入侵物种,为池塘‘减负’!”
“以前总在课本里读‘生态保护’,今天握着钓竿在水边观察,才真的明白咱们校园里的水域藏着这么多学问!” 一位学生小心收起钓线时笑着说。溪水流淌声里,他不仅体验到了垂钓时的专注与快乐,更对 “守护身边的自然” 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
永嘉麦饼工坊: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屿山堂餐厅二楼,美术老师包彩凤的永嘉麦饼社团香气四溢。学生们围在操作台前,从揉面、擀皮到包入梅干菜肉馅,一步步跟着老师学习温州传统麦饼制作。
“第一次揉面总揉不光滑,老师教我‘顺时针转圈按压’,终于成功了!” 刚出炉的麦饼金黄酥脆,学生们捧着自己的作品,既尝到了美食,也触摸到了家乡的饮食文化。
扇面版画:笔尖下的艺术表达
美术老师许陈悦的扇面版画社团里,洁白扇面成为学生的创作画布。大家手持刻刀,将校园风景、传统纹样、动漫角色等元素融入版画,再蘸取油墨拓印,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扇面作品逐渐成型。
“用版画技法在扇面上创作,比普通画画更有层次感!” 学生们举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在刻与印之间,感受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的碰撞。
part 2 多元社团并行 覆盖兴趣的 “成长菜单”
除三大特色项目外,校园各处都洋溢着探索的热情。
场馆特色社团中,“博物启蒙 ——《神圣贝壳》《彩蝶之约》” 课程把教室变成 “微型博物馆”,老师用实物标本搭配讲解,带学生走进贝壳与蝴蝶的奇妙世界;另一边,敏思灯谜社的课堂同样热闹,学生们围坐一起,在谜面与谜底的交锋中琢磨文字韵律、探寻汉字玄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育运动类社团里,乒乓球社团的挥拍声、羽毛球社团的击球声、足球社团的奔跑呐喊交织成 “校园运动交响曲”,学生们自带装备,在汗水中释放活力,女篮兴趣班的学生还通过运球小游戏培养球感,快速掌握基础技能。
艺术类课程同步绽放光彩:音阙声乐社的歌声回荡在排练室,绘画设计社团、动漫社团的学生则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勾勒灵感,书法篆刻社团更是在笔墨间传承传统文化。
“以前觉得选修课只能在教室上课,没想到能在溪边钓鱼、在餐厅做麦饼,还能学编程、练打球!” 不少学生表示,丰富的课程选择让自己能同时探索多个兴趣领域。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教务处主任助理潘兴华老师表示,选修课设计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既保留特色项目的 “烟火气”,也通过多元社团覆盖不同兴趣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