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成长
进入高中校园的这一天起,就被认为是生命轨迹发生变化的开始。此时。那些曾经的童话和梦想似乎开始变得并非遥不可及。成长蜕变后的生活充满期待与诱惑。高中生活,是那些关乎思想、认知、智慧的精神力量,是每个人花季雨季,是生命的成长的最美时光。
【爱如千阳】
窗外,爱如千阳
监利中学14级12班 邓子昂
历史课上学过阿富汗战争,似乎与己无关,遥不可及。但小说《灿烂千阳》仿佛一扇窗子,让我离战争那么近,让我离阿富汗人们的生活那么近。
小说讲述的是两个同样苦难的女人在战争和家庭暴力中相互保护、相互依偎、共同反抗,哪怕是牺牲,也从未停止过追逐灿烂的阳光。
玛丽雅姆原本是生活在村子里的小“哈拉米”,就是私生女的意思。玛丽雅姆十五岁时,为了追寻父亲的脚步,决定进城,等待她的却是母亲的自杀和父亲的冷落。失去最后依靠的她不得不被父亲强迫嫁给了中年鞋匠希拉德。十五年后,同样十五岁的莱拉,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莱拉,亦被迫嫁给了希拉德。
打开窗子,我看到命运将两个悲惨的女人联系在一起,交织,交织,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玛丽雅姆和莱拉之间相互依偎的爱,我的拙笔写不出一二。那种爱像是被动的,是在黑暗之下被迫产生的;又像是主动的,是两颗心主动的交织,久久不能分离。
小说改变了我对爱,对死亡的诠释。以前一直觉得,爱是需要某种联系的,像爱情、亲情。但玛丽雅姆和莱拉却超越了这些概念,使我明白没有联系的爱也可以超越生死。玛丽雅姆为了救在希拉德虐待之下奄奄一息的莱拉,举起铁锹杀死了希拉德,之后独自走向刑场,把追求太阳的希望留给了莱拉。《古兰经》中写道,“所以他确实无所不能,是伟大的宽恕者。”玛丽雅姆就如同真主般,宽恕了自己,宽恕了伤害过她的人,也宽恕了死亡。
在战争迷雾掩盖下的阿富汗,如同一位穿着厚布衣裙的女人,你始终看不见她的容貌。原来战争中的阿富汗人仍然是乐观的,他们仍在追求希望,追求和平。他们都有自己的政治观点,都有自己的理念。就连在最黑暗的塔利班统治下,他们也窝在被子里面看《泰坦尼克号》……
站在小说的窗口,我看到了阿富汗人们在追求太阳,他们相互依偎着,灿烂之下,爱如千阳!
【一岁荣枯】
生命的地坛
监利中学14级13班 陈芷怡
指腹再触上那泛黄的书页,眼波流转,时光静静淌过目光里的罅隙,心头却突然涌上空落。
那人,那思,那段伤痕累累的斑驳时光,那是一场静坐在地坛里与生命的赛跑。记忆中的光影明灭,辗转叹息,不复存在,可这个地方的一花一木,却成为一个人生命里的烙痕。
生命深深浅浅,到了后来更是无依无靠。在最狂妄的年龄,史铁生忽地双腿残疾,便溺进黑暗不得摆脱。孤孤寂寂,一个人去地坛,见过许多人来人往,想象过许多人匆忙脚步下的故事。这样戚戚地与草木长淡,蜷缩在世界上最安静的角落,无法洗去内心牵扯的寂寞和不甘。可他叩响了四百多年残旧的光阴,慈祥的地坛让史铁生忘记磨难,忘记命运,这世界便只剩下地坛与他。正如他所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生命的开始和结局,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寻求宽慰,摆脱怯懦。是山,是海,更可以是片安静的心田。所以史铁生找到地坛。我起初以为史铁生只是找到它,找到一个地方,其实他更是在找寻失落的心。后来地坛面目全非,史铁生说,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莫如在心中寻找那方纯洁的地方!世界再安静,也无法融化内心的块垒。可如果在心间找到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不管世事摧枯拉朽,我们也不会迷失落寞。能拯救自己逃离苦难陷阱的,惟有自己。
生命就是这样,得到的同时,也会有事物在生命中消失。物也好,人也好,跟随你的过去寂静长眠。
人常常在失去之后,无比后悔。病后的史铁生脾气暴躁,失去了双腿,人生无意义可寻,独自沉沦。母亲却一如既往盼他好,活在他世界的左右。正是在这段暴躁的时间里,史铁生错过了与母亲最美好的时光。窗前的合欢,已经枯萎。
读到《秋天的怀念》一节,我惊讶,既然后悔,那便应是绵绵不绝的愁绪,可这一节只一页篇幅。可仅有的那几句话那几件事,在他的记忆里却深刻无比。不多言语正是因为内心已经忏悔过。大概地坛也告诉他,后悔之情常有而不可弥补。对于母亲来说,史铁生的平静又何常不是最大的弥补?
很多人,很多情,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我们可以视若平常却不能遗忘。每天,母亲为我们端一杯豆浆,道一句“小心”,习以为常。可若哪天桌上没有了豆浆,出门前没有了那句“小心”,会怎样的怀念,又会徒留多少遗憾?凡事不能等到错过了后悔了,才醒悟。没有完成的陪伴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痛。
再次翻看史铁生的照片,笑时眉色间多了几分佛家所说的释然。呆在地坛的几年,灵魂似乎被地坛纯粹的风吹净,很多情绪,很多过去,都可以放下。我想,这些大概是地坛带给史铁生的领悟。有人问到底是地坛改变了史铁生,还是史铁生成就了地坛?其实史铁生早已不在地坛,而地坛在他心中。
闯入地坛,融入地坛,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仍为无限之间。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个最宁静的地坛,我们在地坛,一个人行走,行走到生命的最高,存在的最远。
地坛与我,今夕何夕?生死无忌。
道旁枫
温州翔宇高中14级15班 杨景裕
“枫零落,道是已秋深。山野风声千里暮,田间霜色万物陈。寒煞行路人。”我曾用这《忆江南》的词调描绘过深秋的景象。枫叶渐红,飘旋零落,铺成一匹绯红的锦缎,将现代感十足的水泥路,也渲染出一份古朴的味道。
枫,是再普遍不过的树木了。枫叶就像是白帝的专用信笺,由风儿邮寄到人间,播撒秋的信息。每逢秋季,我总爱漫步在附近山间的小径上,徐徐的秋风夹杂着寒意吹落树梢上的火红枫叶,在台阶上层层堆积起来,把原有的石板都覆盖了,形成了叶的阶梯。我慢慢地扶着木栏杆向山上走去,脚下传来“沙沙”的脆响,风儿迎面吹来夹杂着林间特有的清香,不经心神荡漾,仿佛误入了桃源,登临了仙境。
不仅有这样的美感,我脚下的枯叶更会带来明年春天的幼芽,这样的生死轮回,便形成了大自然的神奇梦幻。
这只是偶尔上山所见的景象,但平素里看到多的,却是水泥路旁做行道树的枫树,一棵棵单独立着,形不成规模,也谈不上什么壮观,不像山间的那样连绵成片,五彩缤纷。叶也不是很多,总是缺乏活力地铺在枝干上。根边是脏水、汤汁,形成的哪还有什么清香啊,简直是腐臭!令人不敢接近。但就是这不入爱美之人法眼的行道枫,却也在深秋的季节里,散发出迷人的风姿。片片或是火红或是金黄的枫叶在寒风中颤抖,不一会儿就从树梢上抖落,在空中慢悠悠地盘旋、舞蹈,最终落到砖缝或是路边。无声无息,却能一瞬间震撼人的心魄,这是一种令人心碎的凄凉。每当这样的情景出现时,树下就多出了许多穿着羽绒服与大衣的身影,而这些匆匆行过的身影,也在枫叶的映衬下显得孤单寂寥了。
或许这些行道枫本就是如此凄美的吧,离开了自然,却又被遗忘在了人世,一排排地伫立在道路旁,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默默地净化着城市的污浊空气。尽管身上落满灰尘,枝干老枯失去生机。却为过路的鸟群提供休息之所,为无家的昆虫带来栖息之处,让生活在钢筋水泥间的人们体会真正的自然魅力。它们的风姿本就是古朴的,不论长在石子小径还是柏油马路,它都能渲染出一份凄美——枫叶满地或是老树寒鸦。它们的灵魂本就是清冷的,被忘怀在尘世,却依然自顾自地飘撒美丽,让人们在惊鸿一瞥间震撼心灵。
道旁枫,在现代的边缘,静静立着。月华、风吟,陪伴在它左右。没有叹息,没有悲哀,用美丽光阴书写春秋轮回,冷眼看世间变换。把时光变迁,都化作片片枫叶,归为泥土。
道旁枫,让道路多了一份深遂的梦幻,人间多了一份寂寞的美丽。
【书影横斜】
书香掠影
监利中学14级14班 王炫
一转身,窗外的残月已是天涯咫尺又难寄曾经,时光涌动的夜空中,有书载我飞越千山万仞的淡影。
从我七岁起,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独守空巢的我终年难以得到父母的关怀与疼爱,思念的孤独与寂寞,捆死一颗悲戚的灵魂。
直至你踏着黄昏的余辉,披着晚霞的坎肩,翩翩而至,给我以依托与慰藉,用一串串优雅的文字,抚平我心底的疮痍。我找到了心灵的依托,我爱上了读书。
失意时,我爱读书。爱读苏东坡仕途不顺被贬黄州,“一蓑烟雨任凭生”的潇洒自在;爱读李太白官场不得志放逐青鹿山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爱读辛弃疾抱国无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勃勃雄心;爱读陆游壮志未酬,“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不染;爱读王安石隐居山林,“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的超凡脱俗。
思念时,我爱读书。爱读晁端礼“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中对佳人的殷切关怀;爱读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爱读李易安“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里对远行丈夫浓厚的思念,哀怨之意;爱读秦观“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处对伊人空灵的怀念与憧憬。
离别时,我爱读书。爱读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风波,暮蔼沉沉楚天阁”中恋人的难舍难分;爱读秦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里情侣间将隔天涯,再难相见的伤痛;爱读晏殊“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间故人夕阳下的难舍缠绵;爱读李太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远离故乡的悱恻难离。
一串串高雅词句,与我共享喜怒哀乐,共度人生苦难。书里,有我的一片世界。
好书在手,香茗在侧,我坐在星云下,任墨香潺潺,缭绕鼻尖。我翱翔于记忆中,剪下书影伴我度过风雨彩虹的掠影,贴在人生的书册上。
偷影子的人
监利中学14级9班 万诗铭
每阅读一本好书就仿佛进行一次没有目的地的旅行。虽然不知道终点会是怎样,但是旅行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想这正是阅读的乐趣。
我轻轻合上了手中的书,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这场美妙的旅程。
这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创作的一部小说,名字叫作《偷影子的人》。法国人多是比较浪漫风趣的,其作品当然也有着清新温暖的风格。小说讲述了一个经常受同学欺负的弱小男孩,因为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而强大。他能够“偷别人的影子”,听到他人心中不愿说出口的秘密……小男孩学会了安抚需要者的心灵,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里的小小光芒。他成为一个“偷影子的人”,倾听了一个又一个隐蔽在他人内心深处的心事,逐渐强大的他在这特殊的世界遇到了让他永远无法遗忘的人,就好像从“偷影子的人”变成了一个“被偷影子的人”,总是会想着那个带走自己影子的人,无论何时何地。然而这段美好的童年回忆成为了一个时间之神没有应允的愿望。时光是最大的凶手,其它的都是帮凶。我也好像被人偷走了影子,不然怎么会一次又一次不经意掉进思念的漩涡。
或许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爱与友情盛开的世界,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还有魅力的爱情交织相缝。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那些深藏已久的回忆就像坏掉了的水龙头,止不住的水流奏起甜蜜的赞歌。感谢这场魅力的旅程,让我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想起了那段与好友相伴的日子……
莎士比亚说过:“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想。”希望多年以后的我会因此时的坚持与付出收获真正的幸福。
半谦半狂走天涯
温州翔宇高中13级1班 周黎明
曾想过像《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一样怀着一身武功闯荡天涯,但现实是只能埋头于书海。木心先生说:“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暗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带着半谦半狂走天涯,即使驻足,也是远方。
忽然想起了《身边的江湖》里的野夫,这个粗犷的汉子身上不正有着半谦半狂吗?这个由警察变为囚犯的男人,长年艰难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冲谦自牧的习惯,但骨子中那股狂放不羁的男儿血气依旧还在胸口沸腾。柴静为这本书的代序中写道:“野夫,待人处世谦和,但同时也有土家真汉子的狂放,他就这样带着半谦半狂在属于自己的天涯中闯荡。”
还记得帕斯捷尔纳克,在那个人人赞颂十月革命的年代,他却狂放的写下了《日瓦戈医生》,他因其中对十月革命的怀疑而被逐出苏联作家协会,但他并没有不谦而狂。在《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放弃了奖金,放弃了自由与荣誉,接受了屈辱。在深秋落叶飘洒之际,他一人回到了故乡,周围都结上了一层薄薄的霜雾,他却一个人静静的享受着这段时光,带着半谦半狂走天涯。
正如那句“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道在谦什么。”一个人若想狂放,那么必然要有谦冲作后盾;若想谦冲,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狂放不羁。
正如拜伦那样狂放不羁的人,他以天才自命,以不多读书自诩。可当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的狂放之后是谦冲。因为在他的故居,人们发现书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他的感想、心得。亦或是像钱钟书这样的文学巨匠,在平常以谦冲的态度为人称道,但透过一面来看,他也曾想过狂放不羁的干一番大事业。正因如此,他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天涯”。
再将目光聚集到我们自己身上,或许有的人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好了壮美蓝图,或许有的人从未想过远方。我想若是不想被现实逼退自己的脚步,那么既需要怀揣一颗热忱的心幻想未来,但同时也必须要有一颗谦和的心脚踏实地的做事。
你我虽不能仗剑走天涯,但可以带着半谦半狂,在属于自己的“天涯”中越走越远,留给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
【余音绕梁】
我想,面对良辰美景,就还原自己内心的空阔,把尘事不断踢开,及时行乐,青春作伴好还乡,只想剪下一段月光裹住这山野茫茫,待在梦中细细回放。
——监利中学13级9班 李琪玉
东风无力,吹不断雨丝,雨被串成了线密密地织着,织成天上一层灰黑的帷幕遮住我们心中奔涌的三年美好时光。在相机的镜头上,留下最后一抹潇洒的背影,不言,不语,挥手告别。
——监利中学14级1班 平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