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霓裳
百节年为先。应该如何比拟她呢?她应是一个头顶凤冠,身披霓裳的火红女子,裹挟着吉祥与喜庆,于岁末蹁跹而至。掬一捧冬日的湿雾,抹去一年的辛劳与疲惫。归家、团圆成为了主题。
【年景绚烂】
烟火璀璨
淮安外国语学校15级15班 张宇寰
年味是人们心中永远不消逝的烟火。
王介甫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往昔繁华竞逐已成往事,时代不会停下脚步,春风终绿江南岸,烟火不灭人间传。
年味是一种见证。新年的到来,喻示辞旧迎新;新年是见证历史荣辱的时候;新年有诸多的诠释,但无论怎样,有一点不会改变,他是让人们团圆的佳节,是亲情的最好见证。年味的浓淡恰好映衬了这一点。
年味是一种态度。时光如白驹过隙,人也在不断成长,身体由小变大的同时,心境与态度也在变化。孩提时内心纯洁,不谙世事,只晓得欢乐,自然无妨;青春少年心事重重,无处安放,有些另类,有些内心汹涌,不乏壮志凌云;中年则正襟危坐,烟熏酒气,谈笑风生;老年则如佛如泥,端详凝望。种种人在年中的表现,便是其人生态度的再现。
年味是亘古不变的诺言。我们感叹岁月如梭,或许应该仔细地凝望自己。“横看成岭侧成峰”,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年味其实不曾消逝,只是我们看淡了。年味是我们许下的最美好的愿望,更是诺言。
年味是永不消逝的烟火。烟火是年的标志,虽然只是一霎的美丽。年,似乎转瞬即逝,不曾留下痕迹,但那美丽的瞬间已深深的镌刻在人们的心上。年味的烟火在星空下璀璨地绽放着,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愿心如琥珀,保存那最纯真的美好,保存那美丽的烟火——
化不开的甜蜜
淮安外国语15级15班 臧秋池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万家灯火、欢声笑语。漆黑夜空烟花纷繁,似卷轴般在眼前展开,火树银花般灿烂。
除夕这一天总是喜庆又忙碌,大清早,家里便着手贴红联、腌腊肉、大扫除。一转眼便已到了傍晚。
天际的夕阳红彤彤地燃烧着,似炉火在雀跃欢舞。奶奶坐在炉火旁,娴熟地包包子,红红的炉火烘着她的脸颊,红润又饱满。她的手犹如被施了魔法,面团在她手中自由翻滚,卷上肉馅,最后灵巧地捏上漂亮的花边,小巧玲珑的包子便成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像个小傻子似得,也忍不住地搓手,跃跃欲试。但我的手艺自然是不行的,包出的包子好像是饿鬼,左塌右陷,正垂头丧气时,突然想起好点子,便装神弄鬼地别过身。
奶奶疑惑地问我:“怎么不来桌台这包啊?”
“哼哼。”我用手半遮着脸,得意洋洋地笑出声,突然转过身一伸手,缓缓摊开,只见是个三角形的包子趴在手心。“看我的包子多有创意。”还不忘一句自夸。奶奶看着我的包子顿时迷起眼睛,笑开了花。我赶紧护着我的宝贝包子向家人炫耀,塌鼻子都要翘起来了。爸爸不服气,要与我比试。只见他神情凝重,又胸有成竹地笑笑,我暗想情况不妙,悄悄地从背后“唰”地出手,掐了一把他的“作品”,他立即大惊,呼叫起来。家人都笑作一团。
夕阳已没过地平线,夜色泛起,厨房里仍是热火朝天。滚滚浓烟里依稀能见妈妈忙碌的身影,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咕噜咕噜的沸汤声,滋滋沙沙的炒菜声不绝于耳,相互交汇,好像都是人在喳喳言语,闹腾不已。
迎来年夜饭的时刻,大家团聚在此,品尝了一年的苦辣,终于可以收获相聚的甜蜜。各自心中的千言万语相互交织,终只汇聚为酒杯的碰响与那一句诚挚的“新年快乐”。
大人们谈天论地,不时激动地拍桌。鱼肉的鲜美味道一直飘散到窗外,窗边的红联浮着好闻的油墨味道,四处洋溢着年的气息。包子蒸好了,奶奶招呼我来,我便大声欢呼着跑来“噢!我的包子!”引得大家都笑不拢嘴。门前的红联似也受了年的吸引,竟熠熠生辉起来。
年味无关其他,只是在这佳节里,与家人相伴,在团聚中欢笑,品尝那浓的化不开的甜蜜。
新年的仪式
淮安外国语15级15班 丁研
新年的钟声将至,浓厚的年味遍布大地。大街小巷都拥挤着,到处是孩子活泼调皮的笑声。陈年的春联被精心清理,那些印制的春联有些还是新的,可新年的祝福再次被张贴,个个看起来那么无可挑剔。若想感受时光的流逝,那得去街头请老人执笔当场题写。各家都备上红纸,在他的铺前排起长队。每一笔精益求精,每一笔或俏皮或苍劲,这才是生活的态度。贴上墨迹未干的春联,新年的第一项仪式完成了。
过年再少不了的,北方当数蒸面食,包子、烧买、馒头、切糕……一笼又一笼的竞相出锅,家里长辈们忙得热火朝天,满屋子都是翻滚着的热气,年味荡漾。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小孩奔跑的声音,哗哗的流水声音,铿锵有力的手起刀落的声音,合奏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年声虽已遍布,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似乎远离喧嚣。我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地球的另一边,没有热闹的鞭炮声,没有家里精心烹饪的佳肴,没有一副副喜庆吉祥的春联,唯一慰藉就是亲人的牵挂。家宴上,妈妈与爸爸视频通话的手机被传到每一个家人的手上,一人一句问候,飞越了大洋,浓厚的亲情,一分不少的到达了爸爸的心上,此时,每个人的心头都暖暖的。
新年的最后一项仪式,我和妈妈来到了养老院,带了些饺子皮和馅,老人们都围坐着看电视。也许有的已听不清声音了,眼也花了,但一双双亲切的手拉在一起就好像拉起了整个世界。这些老人表现得极为坚强,表面若无其是,但心中谁不想儿女成群围在膝下,就像他们刚为人父母时孩子们对他们的崇拜和爱戴。
当秒针滴答到12时,整个中国屏气静听,听那清脆的一声“新年快乐”!霎时,烟龙四起,震震轰鸣声与我们心中对新年的期望交织在一处。
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被世界温柔相待。
【年之风味】
年味浓浓
淮安外国语16级18班 陈丽可
坐车回老家,过年。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的兄弟姐妹,在这一天都得回到那个远离繁华的小村子。这样的景象,也只有过年才有了。
车开到了家门口,一开车门,看见的果然还是那熟悉的红砖小院的房子,欢欣地跑下车,顺着石梯,一路奔进院里。
院里还是和往年一样,换了新桃。外屋里,姥爷正坐着听唱儿,唱词里咿咿呀呀的依稀能听出是什么贺春的调子。连着外屋内屋的一条廊道,廊上挂着一根线,上面吊着腌的年货——腊肉和小鱼干。腊肉是从邻人家拿的猪肉腌制的,小鱼干是大舅从塘河里钓上来的寸把长的小鱼晒的,晾晒好后就等着下锅。
出了廊道,就是里屋。从前是女眷住的地方,现在也一样。里屋厅堂的盥洗台上,换上了两根新的红烛,上面系着“大吉大利”和“禧迎春来”的红绸。香炉倒是一年四季都摆在那儿的,只不过今天点上了香,萦萦绕绕,缕缕青烟。厅堂四侧的墙上有四轴画,看起来像是年画,有了年头。
除去这些,每年的新春里还有这么两件坚持的事儿。
一是点年香。年香不是香炉里的那种细香,而是香斗。三十晚上,稳稳地立在院子里点燃,然后再点着“高升”。“高升”其实只是一种叫法,准确说来那就是烟花,点烟花的时候,姥爷总会大喝一声“步步高升”,家里的“小辈”们就各自拿着烟花放起来。
二是给红包。红包是用朱砂纸包好的。我曾半夜假装睡觉,偷偷看到长辈们夜里起床,把白日折好的红包塞到我枕下。第二天早上,我意料之中地起迟了,并且错过了早饭。然而我依旧欢天喜地的从枕头底下拿出红包。感谢祖先们的规定,让我们家的红包里还裹着大糕和果子,毫不犹豫地吃完了这些,我又活蹦乱跳地找小伙伴玩耍去。
啊,这才是年味浓浓的春嘛!
风味
淮安外国语16级11班 陈姝含
当大街小巷回荡着“恭喜发财”歌声时,当青石砖上铺满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春联与“福”字时,当路旁小店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烟花炮竹时,我知道,春节就要到了。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当然少不了各种味道,使劲咂咂嘴,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春节之第一风味——“甜”
当锅里的水正“咕哝咕哝”地吐泡泡时,案板上的小汤圆已整整齐齐的排着队,准备洗澡呢!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地跳入水中,尽情地浮上浮下,打着滚呢。呀,不好!有一个小汤圆晕过去了!待我发现时,为时已晚,无力回天呀!它圆鼓鼓的大肚皮,撑炸了开来,肚子里的芝麻正一点一点地泄漏出来,清澈的开水也变灰了。不一会儿,小汤圆们可以出锅了。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汤圆,谈笑风生。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汤圆,让芝麻糊一点一点地流入口中,直到胃里。小小的汤圆,不仅暖了身子,更暖了心房。甜甜的滋味在舌尖绽放,在口腔回荡,好不幸福!
春节之第二风味——“咸”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对联喽!”我拿着春联、“福”字和年画儿,妹妹拿着透明胶带和剪刀,一蹦一跳地跟在我后面。你可别小看贴对联这工作,这也是一项技术活儿。首先,你得将它们对齐,保持美观,还有,胶带既要用得少,还要粘得牢。全贴完了,我和妹妹已是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可我们看着自己的杰作,好开心!
春节之第三风味——“辣”
“来,把这一杯酒干了!”在异地他乡漂泊辛苦了一年的游子们回到了家乡,只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与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团圆饭。一年来的辛苦与劳累,全部在这幸福的一刻融化了。一杯白酒下肚,火辣辣的,却暖了心房。
春节之第四风味——“苦”
当所有人都在举杯欢庆的时候,他们却仍要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寒风中,昂首挺胸。我敬佩你,边疆战士!你的家人,一定在思念你吧!当你说出“我实在太想家了!”有多少同胞为你而动容。你的生活固然苦,但你,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的小家,感谢你!
金鸡报晓,举世欢腾。在这个春节里,我品出了不同的年味,有甜、有咸、有辣,有苦,就是这春节四味,让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年岁安顺】
红红火火红的快乐
淮安外国语15级15班 陈怡榕
年,当然是要在乡下老家才能过出味来。门檐下排着大红灯笼,木门前挂满春联红福,土灶台上早升起旺火,袅袅炊烟飘向晴空。大年初一这天,柴火向来是不会熄的。家中至亲儿女兄弟姐妹们陆续挤进小院欢聚新年。
初日映红了天,红色柴火温暖了小院。小院里,姑婶媳妇们张罗着午饭,叔伯汉子们三五成群,磕着瓜子摸着牌九。过年不论输赢,只笑着闹着,却像孩子一样疯,惹得厨房灶边的妻女们合不拢嘴。小孩子们坐不住,闹成一团,飘出小院,飘到院外白色的田地里,同鸡鸭赛跑。我这个当大姐的,自是要照顾弟妹们的,倒是有了正当理由也大闹一场。红色的新衣服在冷冬中张扬笑傲,满身是泥,也不想父母会责骂。严冬田下,爆竹声里,过年了,我仍旧是个未长大的孩子,一个劲的兴奋、闹腾。
日头正中,柴火却不熄,炊烟飘呀飘藏进飘香的饭菜里,缭绕在火红的小院旁。一张大圆盘桌,绕起小院一片火红的人情,打牌的爷几个去田里,扯来自家脏兮兮的小鬼。女主妇们瞅见了,笑骂着丈夫与孩子。我虽上初中了却也同几岁熊孩子一样,疯得满身是泥,姑婶们当然笑话我。我也不恼,只斜着眼道:“你们看我这么脏,还不给些压岁钱买新衣服?”倒是惹得个个笑起来,红包飞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叨家常话,一顿饭上,尽是暖暖的味道。
寒风从头顶吹过,全身却被暖阳包裹,远处一片雪白,近前烧着火红。一家人团坐,笑脸盈面,任院外寒风如何吹,白雪如何飘,院内却一片温暖一片欢腾。
回乡是起点
淮安外国语15级7班 周澄晗
颠簸拥挤,归途漫漫,一身疲累,满腔期盼——回乡。
寒冬腊月,正是大地休耕之时,清晨的日出踩踏过满地的露珠披着鲜红的霞衣而来,听到鸭群此起彼伏的嘎嘎叫着。
栓子裹紧了身上的棉衣,瞅瞅不远处的小小村庄,快步往家走去。今年是自己在外务工的第二个年头。前年,自己跟随同村的二伯一起外出务工。两年来,受过白眼遭过欺凌,披星戴月的干活,把一张张几番抚平的钱寄往家里,为了节省路费,也没回家过年,不知辛酸为何物。今年啊!终于回到这小村庄。想着能和父母朋友一起过个团圆年,栓子便按捺不住喜悦,却又含着丝丝苦涩。不晓得自己这样得什么时候才能带着父母去城里享享福。心中想着,已走到家门口。被母亲欢欢喜喜的迎进门,抬眼就看到一对大红灯笼,圆圆的纱笼里透出红红的烛光很是喜庆。
招呼了亲戚们,大家寒暄一番。已是年三十晚上了,二姑三姨早洒扫了厅厨,祭了灶王,“万万顺”也蓄势待发,准备下锅。终于迎来了除夕夜,鞭炮声四起,一家人欢聚一堂,带着憧憬、欢喜、忐忑、惆怅,虔诚地守望新一年的到来。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放过了鞭炮,人也就饿了。热腾腾的万万顺就上桌了。一大家子红红火火的挨在一起。二姑的小儿子吃到了自己放进去的水果糖嘻嘻哈哈的笑着,又假装若无其事地捻起一只做了记号的饺子递给栓子。栓子哈哈笑着,甜甜的水果糖滋润到他心里。大人们喝着酒面色红润,孩子们挤挤挨挨的围在桌旁跟着大人们笑唱道:“饺子酒,饺子酒,越喝越有!”
笑啊闹啊,那些隆隆重重的老礼真是把一年的年光当成一回事儿。栓子歪在床头,喉头间还有浓酒的余香,辛辣而又温暖了他。
第二天,随父母亲一家家地拜新年。走到吴大妈家,吴大妈拉着栓子的手,“哎哟,栓子回来啦,给大妈好好看看,小伙子很精神!比二娃子好多了!”吴大妈新年好!“好好好!”栓子脸红扑扑的,走了十八家收获了十八家的祝福,让人心里洋溢着红红火火的温暖。
没过两日,栓子要回京了,得赶着点走,提前施工。带上妈妈腌的咸菜、姑姑炸好的果子、奶奶做的红棉鞋一路北上。火车上,细细品咂这酸甜苦辣混于一体的年味升腾出新一年火热的期盼,恰如一个“春”字,花柳抽绿的枝条向天空致敬。春节迎接的不就是这样一个起点吗?
归巢·团聚
淮安曙光小学部 管圆圆
最近读到一句诗“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总想着好好一个过年竟是这般萧条寂寞的意味,不忍有些唏嘘。细细想来,却又觉得家人团聚果然是一件最幸福不过的事情。诚然,那未能团聚的人们心中必然是寂寥的。
过年总是意味着热闹,街上看不见尽头的人海是热闹;耳边不停歇的鞭炮声是热闹;嘴上说的满满吉祥话是热闹……世上有多少的热闹就意味着还有多少寂寥。或是驻守边关的将士,或是救死扶伤的大夫,或是未能归家的打工者。一年到头,忙碌的生活不就是为了一个团聚的时刻吗?这不由让我想到一个故事。
邻居家的孩子多年在外工作,满心满意的想留在大城市发展,不愿留在生他养他的这个小城镇,似乎是急于摆脱自己过去一般,年年不回家。邻居夫妻深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毕竟在这个小城镇里,又有几个青年可以安稳的留在大城市发展?每每过年时分,看着周围街坊邻居带着孩子置办年货、点燃烟花爆竹、阖家吃团圆饭,夫妻二人总会互相安慰,孩子未来发展好就是好,等儿子成家立业了,何愁没有团圆时刻呢?后来儿子因工作失误造成公司亏损严重,被辞退了,而且还欠着公司的赔偿款,所以在外四处躲债。夫妻二人没办法,就委托儿子朋友联系儿子回家,还拿出多年存款替儿子还了债。当儿子胡子拉碴,衣衫也不太整齐的站在他们面前时,夫妻二人禁不住鼻尖发酸,还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站了出来,拍着儿子肩膀,说道:“回家就好,还能一起过个晚年。”母亲最是柔肠,就与儿子说,“就留在我们身边吧。”儿子回想在外的这些年,每一个独自度过的除夕夜,每一个独自度过的新年,点了点头,终于想清楚,觉得还是生他养他的小城镇最好,还是父母身边最好。或许多年来大城市的打拼生活教会他的只是这一刻团聚的重要性罢了,他总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努力生活的方式。
其实,生活不就是过自己想要的日子,陪伴在家人身边吗?即便偶有争执,但是冷静下来永远有一颗想在一起过日子的心。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恐怕是每个人的期望了,家庭团聚便是每一年过年的意义。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总是看着别人的生活眼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家庭不一样,不比较,只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
归巢、团聚——这就是过年的意义。
【年味绵长】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可以去听听家乡戏,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炉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周围——这就是年的味道。
——淮安外国语15级9班 陈新泽
许是长久已不曾凝望过他们的脸,竟不曾注意到他们的脸上已多了几道皱纹。三个人,缓缓地走着,紧靠着,我仿佛看见父母慈祥的笑脸,与烟花一起绽放……印在树林、云端、风里,化为烟火,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这是年最后的笙歌,烟花作伴,划了一个诺大的句号。
——淮安外国语15级15班 王坤宇